一、经济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西方经济从“二战”废墟中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取得独立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对发展经济的追求,经济增长问题成为经济学研究热点,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如美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20年的0.2%、1940年的0.6%和1955年的1.5%提高到2.7%。与此同时,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等的研究开发投入也不断增加。科技的进步使得生产的社会性不断增强,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提高,职业技能的专业化程度日益增加等,这都需要提高劳动者的质量。另一方面,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物质资本决定论的指导下,大量吸收外国资本,追求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20多年的经济发展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短缺,自然资本尚待开发,人口数量多,所蕴藏的人力资源数量也较多,但质量较低,人力资本积累少。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与日本,它们的工厂、铁路、港口等物质资本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城市也都毁于战火之中,但在外资援助下,这些国家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其速度之快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及对其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反思。同样利用外资,何以在不同国家会产生大不相同的效果呢?两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结果,遂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在这种背景之下,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学研究的舒尔茨在批评传统的“资本决定论”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与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源问题。舒尔茨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常规资本(或物质资本)两种形式,他认为通过教育、健康方面的投资,可以增强人的体力、智力和技能,使一般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即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与生产知识存量。舒尔茨认为:“我们之所以称这种资本为人力的,是由于它已经成为人的一个部分,又因为它可带来未来的满足或者收入,所以将其称为资本”。舒尔茨通过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成为人力资本研究的先驱。 二、教育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在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各国日益意识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是加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甚至决定因素,西方许多学者关于教育对经济作用大小和程度的研究也进入全面系统的探索阶段。据统计,有关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论著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间仅有43件,而1961—1966年间达到747件,至1978年已达到2000余件。在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力资本理论。它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于60年代确立的。在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还在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的量的分析方面做了深刻的研究,如经济学家丹尼森对经济增长的智力因素的分析,贝克尔通过对家庭行为的分析提出的个人教育收益的计算模式等。除美国以外,在西欧和日本,随着教育经济的发展,一些学者的研究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应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革,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教育的结构和体系的复杂化,学校数量和受教育人口的增多,教育领域的拓展和教育内容的多样化,都使现代教育拥有了新的历史特征,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把教育纳入到经济发展战略的轨道,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采取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措施,成为规范教育发展和学校行为的重要标准。由于这个原因,各国普遍进行了重大教育改革,规划和调整教育结构,它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包括企业内的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及重要性日益提高。尤其是像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未有过教育领域的投资,在教育经济学理论的推动下,也把投资教育作为资助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方面。由此可以说,教育经济学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起到直接的作用,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19世纪末期,由于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生产规模的发展和资本的日益扩大,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结构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即企业的管理职能逐渐与资本所有权相分离,管理职能则由资本家委托给以经理为首的由各方面管理人员所组成的专门管理机构承担。经过泰勒、法约尔等管理学家的努力,企业管理变成了一门学科。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成为管理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思想也形成体系。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其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等。他的理论成果对后几十年的管理实践具有重大的影响,就在今天,他提出的管理基本原则仍是我们管理思想的重要部分。泰勒的理论著作中体现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科学确定劳动定额。泰勒认为,劳动定额是通过成立相应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科学地加以确定。二是科学选拔与合理配置员工。泰勒主张指导过去由工人挑选工作,改为由工作挑选工人,每项工作都应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这项工作应由专门机构来实施。三是科学培训员工。就是“把工人一个一个地交由一位称职的教师,用新的操作习惯去培训,直到工人能连续而习惯地按科学规律去操作”。四是差别计件工资制。他认为,应当通过工时的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等。五是人员素质。泰勒认为一位“全面”的管理者“所应具备的九种品质:智能;教育;专门的或者技术的知识,手脚灵巧和有力气;机智老练;有干劲;刚毅不屈;忠诚老实;判断力和一般常识;身体健康。法约尔的贡献,就是他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为以后的管理理论奠定的基础,在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蕴藏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他深入研究了企业各类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认为企业人员必须具备身体、智力、道德、一般文化、专业知识、经验等方面的素质;所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务能力、安全能力、会计能力六大类,在不同岗位工作的人,其能力结构不同。他认为应高度重视人员的培训工作。一个好的工作人员,其技术的、商业的、财政的、管理的或其他方面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为了使他们具有这些能力,就要对他们进行培养,这种培养一般体现了家庭、学校、工厂与国家所做的长期艰苦的努力。法约尔对学校、家庭、工厂与国家在人员培养中的作用都有深刻的认识。 四、社会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中包括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内容。在社会学中,社会化的内容包括掌握劳动技能、增强生存能力、培养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学习行为规范、确定社会角色、完善人格结构等,这些社会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是一致的,社会化的过程所包括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成年中期及老年期,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终身开发的思想也是完全一致的。个人社会化理论认为,个人社会化,即指由“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即是把一个“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能够满足某一工作要求的“现实劳动力”的全部过程,是社会化的一个部分。社会文化的内化、群体对个性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角色的期望,都是人力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化方法与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