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年的脚步近了,每一天似乎都充满了欣喜和期待,日子也变得更加忙碌和有滋有味。腊月初八,作为年前第一个颇受重视的节日,也在不禁意中悄然来临了。而颇具特色的腊八饭,就像一次过年大餐前的汤点,热气腾腾,诱惑无穷。 腊八当天,人们照例是要吃腊八粥或者腊八面的。所谓“十里乡俗不同”,各个地方的腊八粥、腊八面做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原料,也不管怎么样烹制,腊八粥、腊八面都是腊八节的主打歌,就像这两样食品的特点一样,丰盛富足、热气腾腾,而这,也就成了我记忆中的腊八的滋味了。 小时候在家,刚进腊月,母亲就会叮咛父亲:“抽时间买些肉回来,快过腊八了。”待原料备齐,腊八那天,母亲就利用中午下班短暂的时间,和一块特别硬的面,用湿布盖好。下午回来,先将瘦肉、红白萝卜和豆腐都切成丁,配了葱、姜炒成香喷喷的臊子,再将那块已经醒了一下午的面擀薄切匀,和头天泡好的黄豆、小米一块烹调成一锅香味扑鼻的腊八面。可能那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胃口都特别好,于是,母亲还特地为我们另开小灶:切面时,特意为我们切得又细又长,煮好捞到碗里,加上两大勺臊子再放些煮好的黄豆,拌好后,白的面,红的萝卜,黄的豆子,深色的肉丁,单就颜色,已让人垂涎三尺,胃口大开。那寒冷的一冬,就在腊八面的香味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然而,长大成人,怎一个“忙”字了得!日子总在周一周日间翻阅,自己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碌中穿梭,淡忘了这个特殊的日子,久违了腊八的滋味。 前两天在街上听到有人说“快过腊八了”,心底瞬间荡起久远的温馨,突然就有了回家吃顿母亲做的腊八粥的冲动。是啊,一年的辛勤过后,人们都希望把所有的收获盘点一下,像做腊八粥和腊八面一样,把能放的都放进粥里、面里,一来用以犒劳一下辛苦一年的自己,二来也希望来年依旧富足丰裕,日子过得多滋多彩。虽然冲动过后,忙碌我的终不会付诸行动,但在这份冲动和回忆中,腊八的味道却在心中愈加浓烈和温馨了。 农村有俗语,“过一五豆长一斧头,过一腊八长一扠把”。冬至过后,白天越来越长,过腊八不仅是人们迎接新年的开始,也是用另一种方式提醒自己,该抽时间准备来年的耕种了。“一年之际在于春”,吃了腊八饭,既要热热闹闹迎春节,更要早早打算憧憬新一年的日子。 融入所有的收获,寄托美好的期盼,丰裕、富足、红火、幸福,这就是腊八的滋味。朋友,不管你是否吃了腊八饭,都让我们以如此期待而美丽的心情迈入崭新的一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