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让一位年轻的员工做一件应该由别人做的一桩小事,这位员工因为心里带着些许的不愿意,认为做份外事自己吃了亏,所以虽然是做了,但结果却是马虎了事,勉强完成。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领导交给一件份外事让你去做,是经常遇到的现象,但由于各人抱着不同的心态,就自然出现不同的工作态度,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想到我自己也是从年轻走过来的,从走出校门开始,哪怕就是现在,连自己也说不清做了多少份外事。因为我觉得领导让你去做份外事,包括同事甚至是下属请你做件份外事,肯定都有其中的道理,本身就包含着对你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你认真完成了份外事,不仅是你获得了领导的好感,改善了与同事及下属的人际关系,更增长了你的见识,锻炼了你的才干,为你创造了发展的机遇。 1976年,我16岁高中刚毕业,在近湖镇蔬菜大队的诊所学医。由于全大队里的高中生数不出几个人来,所以当时大队书记冯其盛、大队长范雨栋经常叫我替他们代写上报镇里的材料,我成了大队里不拿一分钱额外报酬的兼职文书。说实在话,就凭我当时的水平,也就是把书记队长想说的记下来,整理整理,上报了事,哪里懂得什么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也就是“矮子当中数壮丁”罢了。那时候正值粉碎“四人帮”,上面布置搞“揭批四人帮,开展三大讲”活动,队里基本上天天晚上都要开会,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还有党员,都得人人发言。有人不会发言,就请我这个“秀才”代笔,逼着我看报纸、听广播,了解国家大事,同时也了解到队里的农活,了解到身边农村党员干部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我还记得有一次搞新党员的纳新材料,冯书记把这事交给我和第一生产队的队长乔以宽(党员),他不识几个字,就对我说“小蒋,这事我牵个头,具体的事情你都要担起来”。为了做好这事情,我专门向镇上组织办的同志请教,把人家搞好的纳新材料“蓝本”看了又看,总算悟出点门道。后来,纳新材料交到镇里后,镇上组织办的同志夸奖说是“这批报上来的材料中搞得最好的”。 1980年,我招工进了医药公司,分配在批发部做开票员,接着还做了业务员、质检员、营业员。在此期间,公司的人秘股长树金顺同志,包括后任的范立韶同志,时常叫我写本该由他们写的文字材料,我则因为有了在蔬菜大队诊所学医期间兼做大队文书的磨砺,也很乐意接受他们交给的这类份外事情,当然也能较好地达到他们的要求。1982年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创办,他们主动推荐我去报考,我用三年业余时间以优异成绩完成了电大汉语言专业的学业,1985年7月拿到电大的大专毕业文凭后,成为公司文书的首位人选,从此也从业务岗位进入了公司人秘股。在公司人秘股做文书期间,不仅是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连市场分析、统计分析、财务分析、质量分析,包括工、青、妇方面的材料都是来者不拒(医药公司当时是国营企业,内部机构设置齐全,各个部门也都配有专门的人员),自己虽然吃了许多苦,牺牲了许许多多的休息时间,也没拿到一分额外酬劳,但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好评,除了年年是公司先进个人外,更让我有幸接触到公司各个部门的业务工作,年龄不大,知事不少。1988年,县商业局领导意欲在下属的18家公司、工厂中挑选一名文书,到局里秘书股负责全局的文字工作,五位局长和秘书股长、人事股长异口同声提名“就让医药公司的小蒋到局里来”。 从人员性质上讲,我到局里秘书股负责文字工作属于借用,自己的工作关系还在医药公司,本来就要比正式人员多吃苦,而且商业局在县直部门中属于大局,自身的活动非常多,与县里相关部门的联系特别多,成天陷在没完没了的材料当中,从来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一个节假日。就是在这样情况下,领导上还常常把应该由别的科室撰写的材料转到我手上,其理由似乎很简单:“别人写的少一等味”。 就这样,在局里借用的10年时间里,除了写了数不清的与己有关的材料,还写了数不清的与己无关的材料,加上此阶段社会上的职称热,给评职称的人代写论文也成了我的一大份外事情,还有诸如全系统经常组织的商品展销、技术比武、文体比赛、评比表彰、文明单位创建之类的事情,领导上时常分配些“份外”的任务让我做做,我毫无半点怨言。说起来也让人难以置信,一个通过业余自学仅仅获得大专文凭的普通小职员,居然用10来年的时间在省级和国家级报刊发表了500多篇的论文、调查报告和典型经验文章,在专家学者云集的省级以上理论研讨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有20多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与此同时,自己也从医药公司的一名文员,升任至公司副经理,并从企业员工进入机关公务员编制,也还用12年所得稿酬,购买了公司的全额集资房,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包括我家小孩从小学到高中读书期间,我送给那些任教老师的不是钱,也不是物,而是以老师名字在省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论文。 再后来,组织上将我调到县委组织部,安排在组织科工作。组织科的职能是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常和村干部和工厂老板打交道,我不管遇上什么对象,都能一见如故,找到共同语言,因而相互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布置事情比较得体,检查工作比较到位,汇报工作也都是一套一套的。特别是对于课题创新,更是我的拿手好戏,无论是创意策划、框架设计,还是细节安排,都能想得周全严密,用同行们的话说“一根鸭毛到了蒋科长手里,总能做出一桌全鸭席”。其实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自己多年来做了数不清的“份外”工作,增加了头脑里的信息库存,需要用的时候进行一番集成加工罢了。 眼下自己在民营企业挂职,成了一名打工者。民营企业往往没有“游戏规则”,常常“不按牌理出牌”,好在自己早就习以为常,哪里还去区分什么份内、份外的,只要公司需要,只要老板指派,做做份外事并无大碍。静下心来往深处想一想,就会体验到“份外事”不是替别人做的,归根到底是为自己做的,做“份外事”的最大受益者还不是你自己么?(蒋文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