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静夜思》时,就认为这个李白一定是个翩翩佳公子。一袭白衣,站在月下,望着故乡的方向,眼中无限惆怅。可慢慢地了解到,李公子并非少年神童,能到思乡的地步也必是经历了一番沧桑了。如此想来,能令我这么多年来都如此着迷的,应当是他诗句中所焕发的青春以及他骨子里的潇洒、倜傥了。 所有书对他的定位都是“浪漫主义诗人”。这也的确,他是那么的“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因此,他在我眼中才显得那么单纯。“理想化”几乎是每个浪漫主义诗人都具备的,李白则更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的心是纯净的,所以他的诗才能绽放出那样青色的光芒。他像一缕清烟盘旋在唐朝的天空,奋力冲破迷雾,开拓出一条道路,与月共舞。我总认为他与那个世界是格格不入的,所幸他还有幻想,他还有一个美妙的、属于他自己的世界。面对现实社会,诗人们有着不同的选择。在现实主义诗人们想着如何将现实更“现实”,如何写实,如何批判,如何控诉时,李白却纵情山水,“让想象飞一会”。所以我们会看到“批判家”们笔下的悲痛与悲哀,以及李白这个“乐天派”诗中的无奈和转眼间便被取而代之的、太白兄经典的跳跃性思维的产物。 同时呢,李白在我看来,还是个极干脆利落的人。他应当是有家眷的,但他诗中却极少提及闺情,甚至从未出现,与“花间诗派”反差极大。他的诗,有一种豪迈在,一种浪漫的豪迈。既不柔软,也不生硬,恰到好处的挥洒着,只能用一个“逸”字形容。当然,豪爽的更是他的人。李白与酒、月的关系不必细说,若没有它们,不会有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李白。诗在李白那,似乎变成了休闲的玩具,规整而又自由。固定的模式,简练的文字,在李白的主导下,散发出了自由的思想,描绘出了美丽的境界。其实写诗与写文章没太大差别,就是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照此说,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思想该有多“飘逸”啊! 以前便觉得,诗人们都挺矛盾的。明明一个个清高的很,看不起朝廷腐败,却又偏偏都忧国忧民,日思夜想地盼着进朝廷。这说他们想为百姓谋福利,想扭转朝廷昏庸的局面,还说的过去。可这李白不是只鄙视朝廷那么简单,他是想隐居啊!不过我认为,他绝不是那种引起别人注意,追求富贵的人。虚荣的人是写不出那么清丽的诗句来的。只是那个社会的传统思想影响了他,才导致他日后那么纠结。其实,再怎么复杂与传奇,他也只是个人罢了。而我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爽朗干脆,直截了当,“豪”而不“放”。不阴沉,不压抑,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随性,并且精神生活充足。放在现代,就是典型的美国人性格。而且他细腻,观察入微,想象力丰富且特立独行。真的很高兴在那个唐朝人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九岁的时代,太白兄活了六十多岁,也算不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了。至于如何逝世一说,我觉得还是延续太白兄生前的浪漫风格,让他去追随他的月亮吧。唉!似乎一切玄妙的事,到了他身上,都变得可信了•••••• 慢慢的回忆,试着让自己回到他的年代,与想象中的他对话,交流,突然发现,自己有些想念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点也不认识的陌生人。有些惋惜,有些遗憾,自己没能与他处在同一个时代,那样我便能更了解他,更懂他。不过也正因为不曾相见,才对他,对那个时代如此地着迷。他,和他的诗,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和宝藏,更作为一个朋友,跨时代,陪伴在我们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