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人民文学奖经典作品《超越自我》 陈祖德,1944年出生于上海,历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第五-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国家体委颁发的第一批围棋专业九段棋手之一,是战胜日本九段高手为数不多的新中国棋手之一,提炼和完善了“中国流”围棋布局法,曾经得三次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并先后两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的最高殊荣,在建国50周年的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题记 记得还是二十年多前的一个夏天。每到中午,一家人围坐在小木桌前吃饭的时候,打开家里那台上海牌收音机,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连播《超越自我》。因为自己那时刚刚学习围棋,对与之有关的信息特别关注,而播音员沉稳内敛、抑扬顿挫的生动演说,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至今仍旧深刻难忘。 这本书中,作者以生动的文笔讲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围棋人生:从“曾经立志做一名优秀油漆工”的《人生的阶梯》到“努力成长棋坛新秀代表”的《因为我年轻》、从“日本五段女棋手获得中日交流赛全胜”的《国耻》又到“刻苦钻研终于突破日本围棋神话”的《苦斗梶原》、从“全国上下不安与骚动日渐愈烈”的《动荡中的比赛》再到“以崭新业绩使中国并列世界之林”的《重新获得世界》,一个个里程碑式章节的有序连接,一幕幕历史事件的贯穿起伏,真实再现了那个风云变幻时代跌宕激烈的不凡经历。正如作者写到的,“人的命运有时是那么多变,那么不可思议。”在油漆工和围棋手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在经历无数喜悦与辛酸交织的人生磨砺之后,他逐渐认识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周恩来、陈毅、邓小平、方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新中国围棋事业的亲切关怀和扶持,记述了顾水如、刘棣怀、过惕生等老一辈国手的个性风采,还有聂卫平、马晓春等第二代、第三代中国围棋新生力量的茁壮成长,全面而简洁地予以真实展现。 平淡的文字间,在看似玄妙深邃的黑白世界里,洋溢着作者对事业的深切挚爱和无限眷恋。即使是在“文革”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被下放到机械厂车间参加“劳动改造”的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磨炼围棋技艺。并且,他以极大的勇气向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和国家领导写信,恳切希望恢复国家围棋队正常秩序的愿望,得到了当时已经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复,使他和同事们又重新回到围棋工作岗位。 1983年,正当他以全部身心为事业竭力拼搏之际,却被诊断确诊患有了癌症的不幸现实。在与病魔斗争期间,他就在病床上创作了这本自传体的纪实文学。咫尺纹枰,跃动金戈铁马;驰骋纵横,堪比鏖战沙场。他以超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了病魔,他的围棋事业也获得了又一次新生! 重新撑起新中国围棋事业的大旗,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以“棋坛舵手”的身份,引领和培养新生力量冲击国际赛场并取得辉煌的战绩,开创了崭新的世界围棋格局。在陈祖德的带领下,打破了日本超一流棋手不可战胜的神话,洗却了新中国连连挫败,不堪回首的围棋交流历史,中国围棋实现了突飞猛进地长足发展。回想当年,中国围棋协会第一任名誉主席陈毅元帅生前对新中国围棋运动寄予厚望的“国运盛,棋运盛”的慷慨激昂,不禁让他感慨万千地说,“我们终于可以告慰陈毅元帅在天之灵啦!” 他的思想在纹枰战斗中不断升华,逐渐领悟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我认为无论一个围棋手,或任何一个运动员,要夺取桂冠就需要超越自我。比赛时什么杂念都不能有;作为一个棋手,要不断提高,不断突破,也必须超越自我;一个棋手在后起之秀要战胜自己时,同样需要超越自我,才能大度地欢迎别人战胜自己;人的一生也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弱点,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得以进步的;就是生死问题,也得有超越自我的精神,才能饱乐观主义的态度。”极其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棋手的追求,一个真正的斗士的精神。一位围棋事业的开拓者,在经受了生命波折的考验后,毅然决然地挺立着,坚守着,拼搏着,这是最为值得我们钦佩的精神。 从振兴中华到走向世界,从中国女排夺取国际体坛五连冠到中日围棋擂台赛三连胜,无不展现出中华儿女们无比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拼搏进取的奋斗。看似普通的一本书,却浓缩和反映了那个时代和那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围棋本身的价值,因此在1994年获得了“人民文学奖”的荣誉。 他说,“一个棋手要不断提高,不断突破,需要超越自我,不能有任何的私心杂念;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更需要超越自我,永远豁达和乐观。” 超越自我,是一种只有不倦追求才能触及的很高的精神境界,又是一个几乎没有止境的困难历程。在无尽的矛盾中包含着自我的自相矛盾,可是还得以有尽之生,带着矛盾、迎着矛盾往前奔去,一次又一次地超越小我、大我,而达到“无我方为真自我”的纯然境界。或许,这就是作者以围棋探索进而启迪给我们的人生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