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黏米成牛角状,称“角黏”,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粽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此时还出现了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传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人还将粽子作为商品和礼品来“经营”,传其文化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杨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