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即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 “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曲阜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曲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同时也是黄帝的诞生的地方,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在曲阜,我们游览了孔林、孔府与孔庙。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坐落于曲阜城北.占地3000余亩。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内有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10万多株,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孔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另看又似一“品”字,带有子孙世代为官的意思。道旁两行苍桧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各有72和73株,各代表着孔子73岁与他的72贤徒。城以外皆孔氏子孙,围绕列葬,三千年来,未尝易处 。在世人感叹死不起的今天,又有谁不羡慕孔子的福荫千秋万代。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的东侧。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孔府有前厅、中居和后园之分。前厅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衍圣公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前厅另设知印、掌书、典籍、司乐、管勾和百户厅等六厅办事机构为孔府服务。孔府现在还保存着不少历代珍贵文物如商周铜器、元明衣冠、古代书画、名人墨迹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珐琅等艺术珍品。此外还有大批明清以来的文书档案。整个孔府宛如一座珍藏无数的博物馆。 圣府大门为间五檩悬山式建筑,匾书“圣府二字”,为明朝严嵩所书。门两边有对联一幅“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联概括出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明代建筑,3间,高7.95米,长14.36米,宽9.67米,主体结构及外观均保持明代式样和风格。 圣府大门后为重光门,约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建。高5.95米,长6.24米,宽2.03米,门上悬“恩赐重光”匾,故称“重光门”。此门平时紧闭,只在喜庆大典、迎接圣旨和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开启,故又称仪门,四柱回梁,悬山肩挑,前后重花蕾各四朵,所以又称“重光门”。 与在大堂、二堂相连,呈“工”字型。“阁老凳”相传说为明代奸相严嵩听说皇帝将要对其治罪时,托孔府衍圣公代为求情时,坐侯之物。故又称其为”冷板凳“。 出内宅走之路处有一贪照壁,象麒麟但不是麒麟,想象中的贪婪之兽,它拥有了所有的宝物,还想去吃太阳。此画在内宅门里墙上,为出内宅走之路,用以告戒府人不要贪赃枉法。 最后一进是花园,又名铁山园,在孔府北部,因清嘉庆年间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重建此园时以铁石装点园景而得名。建于明代,因建在孔府的最后面,又称后花园,园内有太湖石假山及各种奇异花草特别是有一柏五枝、中生槐树的“五柏抱槐”(一株五棵柏树环抱一棵槐树),十分奇特。在园内南北小路将花园分为两区,西区有牡丹池、芍药园、竹林、铁山等景致,东区有翠柏书屋、荷花池、凉亭、水池,池南为太湖石堆砌的假山。 孔庙 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其故居为庙,岁时奉祀。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0多间。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词,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等,书体有真草隶篆,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孔庙内的十三碑亭是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亭内共保存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各类碑刻55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其中最大一块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重约35吨这块巨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条件下能将此碑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实在令人惊叹。我听导游说开始走水路,没水路后就在冬天打井取水浇于路上,使其积冰,然后在冰上拉。让我在感叹孔氏家族的皇恩浩荡的同时又悲凉封建王朝的劳民伤财。(沿海公司钱树国摘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