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或月末,大家很重视检查考核年度目标任务或月度计划完成情况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只看重“结果”而忽视“效果”,把“做了”当作“做好了”,把“完成了”当作“完成好了”,把“结果”当作了“效果”。 干工作、做事情注重结果,这当然是好的,但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有些人常常含糊其辞、似是而非,或囫囵吞枣、一概而论。比如,有的只管填表报数,但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是否属实,却没有深入检查和过问;有的只问工作任务和指标的完成情况,但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了;有的平时工作满足于月初下达任务,中途听听汇报,月尾检查考核,但对下达的任务是否切合实际,员工有哪些不良反映,工作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缺乏调研;有的对督促任务的完成方法简单,一味依靠管卡查压,一旦结果不如意就责任下推或找客观原因,而缺乏沟通和了解,不去认真剖析原因、想办法改进措施等等。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盘点做了什么、做了多少,而不总结做得好坏、有无成效;这种只知道个“大概”“也许”“差不多”,而不顾“究竟”“到底”“差多少”,说白了就是一种对上交差、对下应付,是典型的敷衍了事、雨过地皮湿。 把“结果”当“效果”,既有认知上的缺陷,又有能力和作风上的不足。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干一件事情,要既看苦劳辛劳,更看功劳成效。只开花不结果,这样的花开得也未必好看。可以说,把“结果”当“效果”,既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表现,也是作风漂浮、形式主义作祟的结果。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力有余而心不足,都只会导致虽有结果但却未必有效果。 工作干得好不好,要从成效中去检验和衡量。如果把“结果”等同于“效果”,甚至只看结果,不问效果,则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一是容易误事。对问题的解决心中无数,对任务的完成含糊不清,导致研判出现偏差,决策出现误差,“没做好”的事还可能因为看不到而错过了纠正的时机。二是容易助长坏风气。很多人可能因为反正“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而懈怠,导致工作敷衍了事、浮皮潦草,得过且过、虚于应付,浅尝辄止、停于表面,使那些“没做好”的人得以蒙混过关,带坏了风气,导致形式主义大行其道。三是容易混淆对错好坏。好的效果,才说明工作有成绩,值得褒奖和肯定;不好的效果,说明有差距和不足,应该引起注意并予以克服。倘若好坏不分、对错不清,则达不到奖优罚劣的目的。 所以,对所有事情的部署落实,都要既问结果,更重效果;既考量苦劳,更考核功劳。切不可只看结果不看效果,更不能把“结果”当“效果”,以防止作风不实和形式主义的东西招摇过市。(总公司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