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朱熹注以上文字:“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曾子列举了人的五种自然表现:一. 对于自己亲近的爱慕的人,会有偏向;二. 对于自己轻贱的厌恶的人,会有偏向;三. 对于自己畏惧的尊敬的人,会有偏向;四. 对于自己同情的怜悯的人,会有偏向;五. 对于自己傲视的怠慢的人,会有偏向。
辟,通僻,不正而偏。偏心、偏见、偏袒、偏向等等,皆曰辟。曾子所述是一种温和的批评,冷静客观,细致周全,几乎概括了世间所有人。细察,偏心其实就是私心。执著于个人情感,言与行不可能不发生偏差。
曾子进一步分析说,喜爱一个人而又清楚(否定)他的毛病,讨厌一个人而又了解(肯定)他的优点,能做到这样的人天下少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辩证的头脑和眼光,看待他人都会主观、片面。
曾子的批评针对“齐家”而言,也就是说,没有修炼、修养好自己,怀有私心而不能公正、全面待人接物的人,是不能管理好自己家庭与家族的。曾子又举出当时流行的一则谚语,佐证和强调自己的观点。古谚直译为:人们看不见自己儿子的过错,看不见自己庄稼的丰茂。换一种直白的说法,其意就是:儿子是自己的好,庄稼是别人的好。“人莫知其子之恶”,这样的父子关系、家庭氛围极不健康,其家之必然败落可想而知。“莫知其苗之硕”则有新的揭露和批评价值。羡慕别人的心态,不足为奇,但它有一种可能的趋向是变成贪心。从羡慕到贪心,只有一步的距离。偏爱不足取,贪婪更可恨。
忽然想起一则不登大雅之堂的现代民间谚语: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若仿古谚的文雅表述,则是: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妻之美。本文感兴趣的是,人性中或善或恶的诸多方面,两千多年来一脉相承,甚至叙述的逻辑与语言亦大体相似。古今两则谚语,可以成为文化连续性这一重大话题的小小注脚。
“家齐”的核心表现,一是规范,二是和睦。如果家长或族长怀有私心、贪心,所说所做欠妥,那么他所主持的家庭或家族必定矛盾重重,甚至冲突不断。所以,要修身,端正自己的言行。另外,不仅家长或族长,所有其他成员亦必如此,方可上下左右一团和气,其乐融融。(总公司办公室摘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