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理讲坛 法规制度 企业文化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森达精神
企业定位
企业使命
企业愿景
核心价值观
企业作风
热电理念
                              核心理念
                              人才理念
                              工作理念
                              责任理念
                              管理理念
                              安全理念
                              服务理念
                              学习理念
                              执行理念
                              创新理念
员工守则
魅力热电
员工天地
学有所得
心灵驿站
专题通道
                              文化畅谈
                              专业探寻
 
              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江苏森达热电(建湖)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陈家港热电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沿海热电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电力燃料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 企业文化 > 学有所得
 
  通讯:永恒的召唤(下)  
  〖 ※ 发表时间 2012-3-2 ※ 〗  
     
 

第三乐章——追随你前行

这是一部震荡了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伟大交响。

追随者如无边的大海,连绵不绝。只要你有一颗善心,只要你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一只手,甚至只要你有一个做好事愉悦自己的念头,你都可以加入这场永不落幕的伟大演奏。

雷锋,站在最前面,是我们快乐的领唱。

几十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始终与时代同行,生机勃勃,蔚为大观。

雷锋,一直在领跑着我们。

我们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雷锋曾经说过: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要做这一砖一石,要做这些零碎事。

在建设中国精神大厦的工程中,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像雷锋那样做一块砖、一片瓦,哪怕是一粒沙……

二战时期英国一片墓地上,一位逝去儿子的母亲在儿子的墓志铭上写道:“全世界的黑暗都挡不住一根蜡烛的光明。”

危难关头,即便是最卑微的人、最柔弱的人发出的一丝微弱烛光,都足以照亮一片天空。

面对被车轮辗伤的小悦悦,18个过路人无一施以援手。陈贤妹,一位矮小、枯瘦的拾荒老人,目不识丁。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停下脚步,伸出温暖的双手,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

在南京,汶川大地震后,一个名叫徐超的乞讨老人,在捐出5元钱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到银行兑换一张百元现钞,放进募捐箱。105元微不足道,可对这个老人来说,那是他倾尽全力的一次“裸捐”。

也是在南京,一个叫陈光标的亿万富翁,把企业一半的利润回馈社会,并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一个乞丐和一个亿万富翁,以财富论,天壤之别,但在生命的舞台上,在精神的天空下,他们可以唱出共同的主题。

真正的善无关身份、地位,也不能用付出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只要是源自灵魂深处的爱,哪怕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就足以感动人心……

每个人,都可以是雷锋。

我们再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我们可以做一辈子的雷锋,可以做一年、一天,哪怕是一瞬间的雷锋,就像那深圳人行天桥上那绝望中的一吻——

在那座人行天桥上,一个少年徘徊在生死边缘。与他素不相识的年轻姑娘刘文秀,微笑着走了上去,给了那个绝望少年一个轻轻的吻。

刹那间,人间的温暖倾泻而出,沉眠的生命被唤醒了。

少年得救了……

这个吻,感动了整座城市。

石清华则是因一个苹果感动,走进雷锋合唱的行列——

一场意外的灾难,让石清华倾家荡产,那一天,他带着被毁容的妻儿流浪在北京街头。

一个流浪儿蹲在石清华儿子的面前。“真可怜啊……”那个孩子喃喃自语,漆黑的小手,递过一个红彤彤的苹果。

在石清华的心里,所有的绝望,都挡不住那个苹果传递的希望——他重生了。

恶梦结束后,他创立了北京“光爱之家”,收留100多名流浪儿。办学艰难时,他和孩子们天天只能吃白菜,他因此成为孩子们的“白菜爸爸”。

我们去探访石清华时,顽皮的孩子像猴子般跳到他背上,大声吼叫:爸--爸,爸--爸……

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这是石清华选择的一辈子坚守。找回了失去的世界,石清华和孩子们的生命因此有了飞扬的灵魂……

一辈子的坚守令人敬仰,一年的善举、一瞬间的善行也同样可贵,它们托起的是我们共同的幸福。

我们又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人,是自己内心的镜子。一千个观众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雷锋。当代人以各自的理解追随着雷锋,五彩斑斓。

王俊岗,河北青县的“好人司机”。20多年来,开车在路上,只要遇到车祸,总不计后果、不要报酬、不图感谢,挺身相救。

有武侠情结的王俊岗,救人时常有大侠般的感觉——一个人命悬一线,另一个人悄然而至,奋力解救。随后悄然而去、不留名头……

王俊岗喜欢这种感觉。每救一人,他都会心中窃喜,乐上几天。

他问我们:你说我像不像雷锋?!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带去快乐,他便有了无限的快乐。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施过一捧甘泉,他便有了一生铭记的甜蜜。

一个普通人,给别人伸出过一次援助的手,他便有了心灵中一道灿烂的彩虹。

我们还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广州11岁的白血病女童刘碧心身后站着的是一群雷锋。

小碧心急需巨额手术费,消息传出,捐款者云集。小碧心的爸爸是一位发型师,他坚持通过帮人剪发,有尊严地接受捐助。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他的理发店前排起了长龙……

一场帮扶小碧心的“剪爱行动”,在网上蔓延开来,人们纷纷认购20元一张的“剪发卡”……

从北京到南京,美发机构自发加入了为小碧心义务剪发的行列……

雷锋精神映照下的人间大爱,就这样接力传递,让人温暖,给人力量。

一颗碧心,映照着千万颗碧心。

19世纪英国社会学家斯宾赛说过:在所有人都有道德之前,没有一个人能被称为完全有道德;在所有人都幸福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幸福。

我们也许很难像雷锋那样纯粹地为他人而活着,但仍要记住,茫茫人海,有默默奉献的温馨,也有一呼百应的力量,只要相融相通,相扶相持,就能惠及他人,温暖世界。

我们最后要问:雷锋,今天该怎样追随你前行?

雷锋,如果还活着,他不会希望我们都是他,我们也不可能都是他。他并不期盼所有人都跟他走同样的路,不要求每个人都跟他做一样的事,不要求每件事都和他做得一样,但是,他希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放着一颗爱心。

有这样一位好人,把因善举而得到的奖金留作自用,却引起了争议。有人说,他学雷锋救人,就应该学雷锋捐款。那么,我们该不该这样去苛求,要别人尽善尽美?

2500多年前,孔子就批评过免费赎人的子贡,表扬了救人后接受馈赠的子路,因为“义”与“利”并非完全对立,结合得好,可以激励更多的善行。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个故事,评价曰:“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雷锋精神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感动,是真诚,是温暖。不择人,不求全,“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雷锋精神就不是孤岛,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徜徉其中的心灵花园。

 “雷锋!”

 “到!”

每天晚上,辽宁抚顺城北高尔山下的军营里,“雷锋班”点名,第一个点到的是雷锋,全班齐声应答。

年轻的声音在山间回响,这是半个世纪的回声。

1963年1月,雷锋牺牲5个多月后,“雷锋班”被命名。雷锋班编制8人,实际只有7名战士,战士们永远留一个位置给老班长雷锋。雷锋床铺上已经泛黄的被子,每天都被叠成“豆腐块”的模样……

墙壁上是一条不变的横幅:“老班长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一别五十载,雷锋从未离开我们。

永恒,不在于巍峨地凝固于历史深处,而是如流淌的清泉,在每个时代都浇灌出生命的花朵。

雷锋选定了最高的价值坐标,选定了奉献他人的人生方向。斯人已逝,遗响犹存。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背影,触摸到他的肩膀,他在前面领跑,我们追随着他前行。

走进雷锋纪念馆,目光抚过墙上一幅幅照片,那仿佛是一个英雄的辉煌聚会,郭明义、丛飞、徐虎、文花枝、李素丽……他们簇拥在雷锋身旁。

雷锋精神,已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基因,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雷锋。

——这是一个大众化的雷锋。他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可以是每个人。有时,他叫“雷锋车队”、 “雷锋超市”、“雷锋银行”……有时,他在搀扶盲人过马路;有时,他在为穷孩子送去哪怕是几块钱的温暖,可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这是一个时代化的雷锋。在时代发展中,他在希望工程中,托起失学孩子求知的梦想;他在“母亲水窖”活动里,燃起西部缺水母亲的希望……或者,他叫“志愿者”、“义工”。公共场所,他服务在民众身旁;废墟里,他冲在救灾一线;福利院里,他四处奔忙……

——这是一个个性化的雷锋。他可能是瞬间的雷锋,也可能是一辈子的雷锋,他可能是一个人的雷锋,也可能是一群人的雷锋……

他们不是雷锋,他们又都是雷锋。

他们在不同方位,发出不同的光亮,或摇曳如烛,或熊熊如炬,却能汇聚成太阳一样的光芒,照耀世界,温暖人心,照亮中国精神的天空;

他们在不同的声部,在领唱者的召唤下,或如波涛汹涌,或如涓涓细流,发出自己的和声,共同完成一部壮丽的生命交响,响彻中国精神的天空。

个子小小的雷锋,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引吭高歌,他的身后,合唱的队伍,排山倒海。

这是半个世纪中国人的心灵共鸣。这是当代中国面向未来的畅想……

 

第四乐章——人类的英雄

这是一部终将穿越历史而永恒的伟大交响。

那个年轻的士兵,轻轻地扬起双手,第一缕乐声仿佛是从天幕上洒落的一道阳光,这阳光弥漫着,扩展着,飞扬着……无边无际。

雷锋,就是这部交响乐的指挥。

再一次来到雷锋诞生的地方。湖南望城雷锋纪念馆里,到处是雷锋微笑的身影。

在一个音罩下,我们听到了雷锋的声音,这是他1961年1月5日在辽宁实验中学做报告的录音,也是他仅存于世的一段声音:

 “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当人民有困难的时候,我绝不能袖手旁观……”

这是一个年轻快乐的声音,语速很快,带着浓重的湖南腔,虽然稚嫩青涩,却饱含激情,穿过半个世纪,瞬间把我们笼罩。

这就是那个降生在茅屋里的孩子的声音吗?命运给了他最苦难的童年,他却盛开出人世间最灿烂的花朵。

难道,他真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个天使,却又太宠爱他,离不开他,早早地把他召回?

走出雷锋纪念馆,沿一条林阴道,又看见了那三间茅草房。恍惚间,我们似乎进入历史的甬道,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简家塘。

那是他吗?一个活泼的少年,系着红领巾,蹦蹦跳跳向我们走来。

我们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他回答:我就要小学毕业了,今天,我准备好了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将在发言中说出自己的理想——我要做人类的英雄!

哦,我们久久地望着少年远去的背影。

忽然想,雷锋如果活着,今天该是72岁的老人了。

那是谁?一幢楼房的阳台上,一个老人在专心浇花,一缕阳光透过树叶,映照着他慈祥生动的脸,一双眼睛熠熠生辉。

我们问:你是谁?

他回答:我是雷锋。

我们兴奋地告诉他:你已经成为人类的英雄。今天,对人生和幸福你还有什么要告诉我们的吗?

老人笑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我要做人类的英雄!” 这是当年一位少年的理想,向世界证明了,一个普通人的生命与灵魂,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

不,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人类的英雄,他永远将自己定格为普通的战士。他以最平凡的行动实现着最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用一滴水展现出太阳的光辉!

当思绪回到今天的简家塘前,面前是络绎不绝的人群。他们为雷锋而来,他们在寻找什么?

他们是在寻找光荣与梦想,还是那可能已经丢失的自我?!

人为什么而活着?

在这场伟大的演奏中——

雷锋,是第一小提琴手,是小号手,是领唱,是指挥。

不,他什么都不是,他就是这部伟大的世纪交响。

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上,苦闷的高更还在仰天发问吗?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或许该告诉他了:高更老人,生命意义的完美答案找到了。

 “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锋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在他那里达到了纯粹的境界,使他完成了人生价值由有限到无限,由普通到高尚,由短暂到永恒的本质性升华。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雷锋精神,正是当代社会,同样也是未来社会的价值坐标,是对我们心灵的永恒召唤!

 

(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


 
公司概览 | 新闻中心 | 经理讲坛 | 法规制度 | 企业文化 | 党群视窗 | 人力资源 | 他山之石 | 客户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2 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联系电话:0515-86253300 传真:0515-86253310 E-mail:root@sendapower.com
苏ICP备11048573号 地址:江苏省建湖县经济开发区亮月路158号 邮编:224700 技术支持:飞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