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理讲坛 法规制度 企业文化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森达精神
企业定位
企业使命
企业愿景
核心价值观
企业作风
热电理念
                              核心理念
                              人才理念
                              工作理念
                              责任理念
                              管理理念
                              安全理念
                              服务理念
                              学习理念
                              执行理念
                              创新理念
员工守则
魅力热电
员工天地
学有所得
心灵驿站
专题通道
                              文化畅谈
                              专业探寻
 
              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江苏森达热电(建湖)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陈家港热电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沿海热电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电力燃料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 企业文化 > 学有所得
 
  “幸福生活”的哲学追问  
  〖 ※ 发表时间 2012-6-18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周国平

 

核心提示

当一个人对人生感到困惑的时候,他就开始进行哲学思考了。

人生价值最重要的是生命和精神,物质欲望往往是社会刺激出来的,而不是生命本身所包含的。

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上,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过一种小康的生活,足矣。

人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同时拥有丰富的心灵生活。

 

星星的后面是什么

——6岁孩童的人生追问

要知道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人生与哲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先要了解什么是哲学。以往,很多人对哲学有一个误会,总觉得哲学这东西很抽象,离大家很远;另一种看法是哲学很枯燥。我真正领悟哲学是通过自学,而不是课堂上学的。我自己看大哲学家的书,例如柏拉图、康德、尼采,看了他们的书才明白哲学是怎么回事。简单地说,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它是鼓励人去想问题的,真正的哲学是不给你答案的。一个人一旦理性开始启动了,他就会开始想这个问题,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从我女儿身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宝贝宝贝》是我为女儿写的一本书,主要是写她从出生到6岁,也就是从婴儿期到幼儿期的表现,写我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我女儿在四五岁的时候就提出了大量的哲学问题,有一次她问妈妈:“云后面是什么?”妈妈说:“云后面是星星。”她又问:“星星后面是什么?”妈妈说:“还是星星。”她说:“我问的是最后的是什么?”妈妈就说不出来了,因为妈妈认为没有最后。女儿就感到奇怪了,怎么会没有最后?她转过头来就问我:“爸爸,你看看房间不是有天花板吗?”她的意思是天也有个顶嘛,她无法想象宇宙会是无限的,宇宙有限和无限的空间问题就是个基本的哲学问题。还有一回,她问:“妈妈,世界上第一个人是从哪儿来的?”妈妈说:“神话里面说是女娲造的。”她马上就问:“女娲是谁造的?”这个就是哲学的追问,追根究底人类的来源,世界的来源。她还问过一个问题:“妈妈,你说世界的外面是什么?”妈妈说:“外面还有个世界吧。”她就说:“哦,知道了,那是世界的下一曲。”她听过CD光盘,知道这一曲下面还有下一曲,她知道世界是层层往外推的,但始终让她纳闷的一个问题就是“世界为什么是无限的”?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最原初的,也是永恒的世界问题。两千年来,哲学家们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时间为什么会过去

——哲学开始于困惑

“时间为什么要过去?什么是时间?”女儿5岁的时候跟我提出了什么是时间的问题。当时把我问住了,因为我知道时间这个问题是解释不清楚的。我说:“宝贝,你提出了特别好的问题,但是爸爸说不清楚。”她说:“你不是哲学家吗?你怎么也说不清楚。”我说:“好多大哲学家都没有搞清楚,爸爸是个小哲学家,就更说不清楚了。”她说:“不管大小,反正你是哲学家,你就想一想吧。”我说:“好,我们一起来想这个问题。”然后她真的开始琢磨这个问题,有一天她就跟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时间是怎么回事了。”妈妈让她说一说。她说时间是一阵一阵过去的,比如说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刚才还在,现在没有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这就是时间。女儿非常准确的把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性质说出来了,说得很清楚,我很佩服她。过几天,她又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爸爸,这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会不会还有另一个我?”我一听这个问题汗毛都竖起来了,我想小小年纪怎么想这种问题,因为这是无解的问题,所以当时我就想打岔,我说:“可能吧,说不定你还能遇到她呢。”她一听就特别生气地打断我,她说不会的,然后转过头去跟她妈妈说:“妈妈,当你老了的时候,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又会生出一个人来,那个人长得跟你完全不一样,但她就是你。”老天,她讲的是轮回呀。5岁的小孩怎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后来我想起来了,在她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她问她妈妈:“爷爷上哪儿去了?”她有外公、外婆、奶奶,就是没有见过爷爷,她的小朋友们是有爷爷的。妈妈说:“爷爷到天上去了,变天使了。”她就问为什么变天使了,妈妈说:“爷爷生病了,变了天使病就好了。”有时候我跟我太太聊起以前的事情,她就会问:“那时候我在哪里?我是不是在妈妈肚子里呀?”妈妈说:“那时候妈妈肚子里还没你呢。”她奇怪了:“那我在哪里呀?”她不能想像有一个时候她是不存在的,妈妈就告诉她:“那时候你是天使,你在天上。”她就说:“哦,那时我还在天上,我还在选妈妈呢。”这个很诗意,慢慢地她就形成这样一个想法了:人出生以前是在天上,是天使,然后出生了就到地上来了,成了人,死了以后又要变天使了,又要到天上了。可是到了天上以后是不是还会回来呢?实际上她脑子里在想这个。我说这些是想说明实际上哲学真正的根本问题,比如生、死,哲学的大问题包括对世界的理解、看法、对人生的追问,其实都是很自然的。

有人会问:“你孩子这么小就想这些问题了,是不是受你的影响?”其实,我在家里从来不谈哲学问题。有一本书叫《孩子都是哲学家》,这个命题我是完全相信的,当一个人的理性开始觉醒的时候,他就会遭遇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实际上就是真正的哲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都说过:“哲学开始于猜疑”。当一个人对人生感到疑惑、困惑的时候,他就开始进行哲学思考了。哲学可分为两大领域,一个领域是世界观,对世界的思考;另外一个领域就是人生观,对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我今天主要是谈谈对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

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怎么活才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具体说来可以包含三个问题,第一,人怎么样过一辈子才是有价值的,才是让自己满意的。西方哲学只会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这个“好”实际上是指一个令人满意的幸福生活,即幸福观的问题。第二,人怎么样过日子是正当的、对的、应该的?这个含义实际上就是道德,怎样活才像人,才是高贵的,道德和信仰问题是连在一起的。第三,有人提出来,人总是要死的,最后什么都变得虚无了,那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生死问题,它追问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人生哲学的问题包含幸福、道德和信仰、生死问题三方面。

  

怎样活着才快乐

——幸福的定义

由于时间有限,我就谈第一个问题,幸福问题。人怎样活才是让人满意的,才是幸福的,生活质量才是高的?

其实,我觉得人和人的区别就是价值观,不在于外在的区别,而在于人生中你到底看重什么了,你是为什么而活的,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人生中到底什么东西才是值得我们珍惜和追求的呢?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生命,生命是人生一切价值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价值,没有生命什么都是空的,所以,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一再强调的是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其实不管有没有灾难,这都应该是社会的共识,是最基本的价值观点。另一个宝贵的东西,人区别于其它生物、动物的最根本的是精神世界。所以,人生价值最重要的是生命和精神。我可以简单地把“幸福”缩成“快乐而有意义”,实际上对于幸福观,哲学史上有两派观点:一派叫做快乐主义,他们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中国比较激进的是道家,他们讲的是生命的快乐,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是西方快乐主义的创始人,到后来基本上是英国哲学家传承的脉络;另外一派叫完善主义,他们认为幸福就是道德上的完善,或者是精神的完善。完善主义在西方的代表是从苏格拉底开始的,到古罗马的士多歌学派,德国尤其以康德为代表。中国强调道德完善的是儒家,孔子就是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道德的完善。而我发现,这两派代表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更加看重精神的快乐。

如果说幸福就是快乐的话,这种快乐可以分两个层次,一个是生命的快乐,一个是精神的快乐。在生命的快乐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区别两个不同的东西,一个是生命本身的这种快乐;另外一个是物质欲望的满足。很多哲学家尤其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中国的道家都一再强调,物质的欲望往往是社会刺激出来的,而不是生命本身所包含的。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比如二三十年前,我们谁家想着要去买小车?那时候中国人还不能自己买小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现在不一样了,好像没有车就不对了,而且还要比谁的是好车。这种欲望是怎么来的?是人和人比出来的,并不是生命本身所需要的。当然,物质的满足也会带来一点快乐,但是我觉得这种快乐是很肤浅的。

生命本身真正需要的那种快乐是特别深刻的,是巨大的,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欣赏中国道家的思想,中国道家强调“全性保真”,不以物害喜,就是说本来的生命要把它保护好,不要让物质的东西去侵害它。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失去性命之情,性命是本来的生命、真实的生命,生命本来的感受不要去损害它,把自己迷失在物质里面,迷失在社会世俗里面,像这样就颠倒了。不过,这种情况在我们现在是比比皆是,对物质的追求、物质的消费享受……其实这些根本不是生命所需要的,但是很多人就是为奢侈的生活忙碌一辈子,很少真正想到为自己的生命做点什么。

 

金钱对人生的影响有多大

——比尔·盖茨的幸福

其实,生命对于物质的需要是有限度的,基本上生活过得去就行了,再多的东西、再奢侈的东西,实际上也是累赘,对生命本身的幸福并没有增加什么。那么,生命本来的需要是什么呢?我觉得是古老而又平凡的东西,但是它们是永恒的,譬如对健康的需要。托尔斯泰讲过一句话,他说,真正的物质幸福对于个人来说不是金钱,而是健康,对于人类来说是和平。我觉得他讲得特别到位,对于个人来说钱再多而没有健康,那就全都是空。而我现在发现,人们对于健康非常重视,非常注意养生,书店里最畅销的书都是养生一类的,有本书叫《把吃进去的病吃回去》,畅销得不得了,连续几个月排畅销榜第一,另外还有《求医不如求己》、《养身守册》、《身体使用守册》等都特别畅销。我觉得这样也不正常,对健康的那种关注有些过头了。这说明大家的心理很紧张,对健康的问题很紧张,把精力都用在这个上面了。

本来人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为了享受生活,结果却把健康本身作为一个花很多精力去小心保护的东西,这种心理就不健康了。其实,我觉得心态好才是最重要的。另外,生命需要安全感,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主张的幸福就是快乐,他强调人应该追求快乐,但是这种快乐的定义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也就是身体健康、灵魂宁静。伊壁鸠鲁主张人可以去追求快乐,但是一定要理性地去追求快乐,你不要为了追求一种快乐埋下了更大的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是更大的痛苦,要想得长远一点。

人生主要是由平凡的生活组成的,有了这些平凡的生活,人类就能延续、发展。我们把历史上的时代分成乱世、治世,乱世指的是兵荒马乱、妻离子散;治世是指好的时代,安居乐业的时代。如果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这个国家的制度就是有问题的。从个人来说也是这样,最后还是要落脚到平凡的生活中来。法国有一个哲学家叫蒙田,他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有一张照片,是他抱着当时两岁的女儿,下面贴了一行字:只有在这时候,我才感到最幸福。我相信他讲的完全是真话,这种对孩子的感情、亲情所带来的快乐真的是生命根底里的东西。

德国有一个作家叫伯尔,他有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到意大利去旅游,到那里以后,他看见海边停了一条渔船,船上有一个青年渔夫躺在上面打瞌睡,他就给他照相,相机的“喀嚓”声把渔夫给吵醒了,然后他就跟渔夫聊天,他说:“你不应该躺在这上面晒太阳。”渔夫就问他:“我应该干什么?”他说:“你应该出海去打鱼。”渔夫问:“然后呢?”他说:“然后你就把鱼拿去卖掉,可以得到钱啊。”“然后呢?”“然后你就用这些钱买一条更大的渔船啊。”“然后呢?”“然后可以打更多的鱼啊。”“然后呢?”就这样一直问下去,问到最后,他说:“你可以买一条最现代化的渔船。”渔夫就问:“然后呢?”旅游者就说:“然后你就可以躺在这儿晒太阳了。”渔夫说:“用不着,我现在就可以了。”这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金钱只是一个手段,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得到满足的途径之一。但是往往有人迷失在追求手段的路途上了,忘记自己本来的目的是什么。金钱不是最好的东西,生命的享受、精神的享受才是最好的东西。套用托尔斯泰的话:我幸福的目标是“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上,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过一种小康的生活,如此足矣。”

一个人要真正活得幸福,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就是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对它是很感兴趣的,那个时候你的智力、头脑是开动的,在做事情本身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动脑子的创造性的快乐,还有智力的运用和生长的快乐。一个人怎么样才算在这个世界上有事业,我认为有两个标志,一个是真兴趣,不是因为这件事情给你带来的附加的报酬、地位、名誉等等,而是这件事情本身给你带来的最大的快乐;另一个,有意义感,也就是通过做这件事情让你感到了有价值、有意义。

另外,拥有丰富的心灵生活也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怎样才能有丰富的心灵呢?我是主张两个途径:一个是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中国本来是个读书大国,以前不读书的人是做不了官的,现在提倡办学习型的组织,做学习型的官员和企业家,我觉得这个很对,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人的精神素质和阅读关系确实很大。我发现,那些真正大有作为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是终身的读者。温总理曾经谈过,他在大学的时候,一共有36门课,他用一半的时间来对付那些课程,用一半的时间来博览群书,而且到现在一直坚持读书,并且坚持做笔记。如何让内心丰富起来呢?我主张大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比如我自己,从5岁开始写日记。一开始很幼稚,因为那时候还是比较穷的,很难得吃到一些点心,那会儿爸爸经常带我去他同事家作客,主人就会拿出些点心来给我吃。吃了以后我就想,过了几天就忘了,不就白吃了吗?我得把它留住,所以我自己弄了个小本子,哪天在哪儿吃的什么好东西都记下来,然后平时没事的时候翻出来看看,把它留住。我通过写日记留住了生活中很多好滋味,这些好滋味就不仅是那些点心了,是人生中的各种感受。

(载于《新华日报》 推荐人 闻君)  


 
公司概览 | 新闻中心 | 经理讲坛 | 法规制度 | 企业文化 | 党群视窗 | 人力资源 | 他山之石 | 客户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2 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联系电话:0515-86253300 传真:0515-86253310 E-mail:root@sendapower.com
苏ICP备11048573号 地址:江苏省建湖县经济开发区亮月路158号 邮编:224700 技术支持:飞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