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酒驾入罪,国人不免对酒重新审视。 事物都有两重性,喝酒也是一个道理。不然老祖宗发明的这种饮料也不会流传至今,或者说早就被舶来品可口可乐替代了。 酒能消愁。曹孟德说:“何能解忧,唯有杜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坎坷曲直,人一生中哪能不遇到烦心事。宋人刘过诗云:“小船何处载愁来?哀怨一声吹笛裂”。人的愁绪一旦涌上来,笛子都能吹破,其愁何其了得!而几杯下去,起码能暂时缓解情绪,舒坦心理,松驰神经。 酒能助兴。李太白“斗酒诗百篇”。 酒能贻情。唐代诗人韦庄的一首《菩萨蛮》秀丽动人,永驻心田:“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江南夜色图! 酒能交友。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国际交往,酒不可少,老外“老内”,频频举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说,当然只是夸张,喝高了而已,真的千杯下去,不论你有无特异功能,恐怕早就“永垂不朽”了。 酒能壮胆。京剧《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放声高唱“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武松打虎,千年传颂,亦是酒后行为。 但是,生活告诉我们,酒精的负作用也切不可小视。 酒能失态。《纽约时报》曾报导过这样一件事,大约在40年前,时任英国外交大臣乔治• 布朗在秘鲁参加一场招待会时,颇有醉意的他邀请一位身穿紫色飘长袍的宾客跳舞,被断然拒绝。那位宾客是这样回答他的:“第一,你喝醉了;第二,这不是华尔兹,是秘鲁的国歌;第三,我不是女人,是利马的红衣主教。”我们当今有些公仆酒后失态的程度比之这位皇室外交大臣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自以为是酒林高手,左右开弓,全场穿梭,结果先是失言,后是失态,继而失身。 酒能肇事。正因为如此,我国出台法律,惩治酒后驾车,以保交通安全。 酒能伤身。每年,我国因饮酒身亡者不在少数。他们不是死得其所,比泰山还重,而是比鸿毛还轻。有些人尽管不是一下子倒在酒场,再也不能起来,但身体器官支离破碎,基本处于“慢性死亡”状态。 酒能腐败。不少官员一开始也是正气凛然,铁骨铮铮,给人“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的感觉,但“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喝了三杯,牛皮横吹”,“喝了一瓶,己输人赢”,不再是国家利益的“守门员”,完全成了人家的“办事员”,最终成为历史的反面教员。如此沉痛教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且就一些高价酒而言,往往“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似乎已变成了梁山上的麻药酒。 由此看来,对酒不能一锤定音,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说它好还是不好,关健在于如何去把握它,更不需要像莎士比亚骂黄金一样去骂酒。 喝酒要有度。0.618的黄金切割率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妨也可以运用到喝酒之中。比如,有一斤海量的只喝六两,应该是小菜一碟,不会发生什么意外,那种“能喝八两喝一斤,一看就是解放军”的煽情宣传显然是不负责任的。除了黄金切割率外,国际上还推崇二八定律。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巴莱多认为,在世界上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比如在大气中,氧气及其他气体占22﹪,氮气占到78﹪;在产品销售中,20﹪的产品能带来80﹪的销售额。如果把二八定律引用到喝酒中,能喝一斤的只喝二两,这安全系数就更高了,根本不会发生什么“突发事件”。 收酒要有数。亲朋好友之间。相互馈赠未尝不可,但对一些“送酒之意不在酒”的酒务必要保持清醒和头脑,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美酒”。 诚然,概率也好,定律也好,都是人们总结出来的,如何去掌握,还是要靠人们自己。这就要求我们有科学的态度 ,理智的头脑。应该相信,一个有信仰,有人生目标的人,是不会轻易在酒场上“展示风采”,“英勇献身”的,也不会被人在酒场上随便麻倒,“杯酒失原则,”“一失足成千古恨”。(李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