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是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中的至理名言。 董事长在集团会议上的讲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清形势和任务,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信念。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要居安思危,立即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宁愿把问题想复杂一些,把经济形势想坏一点,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企业持续发展。 居安思危,关键在“思”,核心在“行”。思之行之,才能有备无患。“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哲们用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安危”、“忧患”、“存亡”之理,警示后人居安思危者,则盛,则昌,反之,则衰,则亡。 居安思危,这是一个企业长期永续经营的前提和基础。无数的典故和案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内部没有任何危机感,管理松懈,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消耗和浪费毫无察觉,最终会耗尽能量走向死亡。 世界上的一流企业家,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危机意识,于是才造就了许多影响世界的“百年老店”。比尔•盖茨宣称:“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通用电气公司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我们的公司是个了不起的组织,但是如果在未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将走向死亡。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时候达到最佳模式,回答是永远不会。” 纵观那些已经倒闭的企业,固然有外力的作用,但根本原因还在于自身内部能否保持持续的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否构建良好的内部机制,进而长期地保持自身的内在活力,从而为企业提供生生不息的长期动力。 处安而不沉溺,虽居前而不松懈。董事长强调居安思危,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是应对当前形势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保持发展锐气,建设一流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全面践行公司决策部署,把居安思危、忧患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和作风养成中,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端正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为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也要不断创新,任何事务,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所以,对于传统的文化,我们不但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科学的创新中使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也才能营建企业尊重人、信任人、关心爱护人、教育培养人、鼓舞激励人的环境,从而使企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而对企业而言,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把可持续发展推向前进,必须以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必须与时俱进。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是一个漫长不断积累的过程,打造和谐美好的企业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壮大自己,真正体现创业热情与创新精神,有效地增强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活力。 企业就像人一样,有躯干和灵魂,没有灵魂的躯干就是行尸走肉,同样企业没有灵魂也只是机器的堆垒,制造物品的工具。而企业的灵魂就是企业文化,它看不见摸不到,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企业中,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力量。 强大的企业文化,可以凝聚一切力量和人心,“视今天为落后”的森达精神激励着我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煤供部 王林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