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带着他的7个徒弟来到一块麦田前,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从这块田地里走过去,在田里捡一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你们只能拾一穗且谁也不准回头,如果谁捡到了,这块田就归谁。”“这还不简单!”徒弟们听了,很高兴地说。“好,我就在对面等你们。”于是,7个徒弟就从田地走到对面,但最终他们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他们都以为最大的麦穗在后头,所以一路上他们只顾匆匆前行,结果到了尽头才知道,其实自己已经错过最大的麦穗——追求最大却失去最大。 放弃和获取是一对矛盾。没有放弃就没有获取;得到的同时必然也会失去。聪明人都明白这一道理,从不患得患失,更没有过多欲望,他们敢于放弃,所以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辅佐勾践20多年,最后打败吴国成就霸业。勾践有“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的美意,范蠡不仅谢绝,而且放弃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离开了勾践。他跑到齐国“耕于海畔,苦身戮力”,创下了数千万产业。齐国人又要他当宰相,范蠡长叹一声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宦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再次放弃,散尽家财,丢下相印,跑到一个叫陶的地方,隐姓埋名,艰难创业,不多久,又创下巨万家资,被称为陶朱公。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也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000多年前,孟子就以形象的比喻,把舍与取的问题引入深刻的哲学。有一个人,每天活得不堪重负,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于是他去请教一位得高望重的哲人,哲人要他背起一只竹篓,每走一步就捡起一块石子放进竹篓里,他刚走百步,就觉得背负太重受不了。这时,哲人又把石子一块块地从竹篓里取出,并且告诉他,这块是功名,这块是利禄……当大半石子被抛出后,那人背起竹篓走得很是轻盈,他终于找到自己不快乐的原因。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只竹篓,懂得抛舍,肯于放下,相信快乐定会与你为伴。 生活在五彩缤纷、充满诱惑的世界上,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会有理想和追求,否则,便会胸无大志、自甘平庸。然而,历史和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必须学会放弃,有所弃,才有所为;有所为,才有所不为。 学会放弃,是一种人生哲学。 放弃是一种智慧,一种豁达,一种勇气,一种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