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理讲坛 法规制度 企业文化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森达精神
企业定位
企业使命
企业愿景
核心价值观
企业作风
热电理念
                              核心理念
                              人才理念
                              工作理念
                              责任理念
                              管理理念
                              安全理念
                              服务理念
                              学习理念
                              执行理念
                              创新理念
员工守则
魅力热电
员工天地
学有所得
心灵驿站
专题通道
                              文化畅谈
                              专业探寻
 
              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江苏森达热电(建湖)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陈家港热电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沿海热电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电力燃料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 企业文化 > 心灵驿站
 
  谱写加快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 ※ 发表时间 2010-7-8 ※ 〗  
     
 

 

  

谱写加快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思变与冒险》读后


 


出差在外,入住小店,桌头一本前者住宿时留下的《思变与冒险》一书,引发了我的兴致,便从头翻到了底。


在这本书中,作者记录整理了在我国农村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村子所做的调查访谈,以平和、质朴的文笔反映了小岗村、元宝村、华西村、大寨村和南街村的改革与发展面貌,记述了一批农民群众谋求发展、脱贫致富的经历,让人读来可亲可近可信。农民朋友们无论是思变,还是冒险,都是在探索适合本土本村、实现自身利益的发展路径,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贡献彪炳千秋!


读了这本书,我对农村发展有这样几点感悟:


第一,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广大农民孜孜追求的自身最大利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农民投身革命斗争,就是要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在政治上执掌政权,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从我国农村开始的改革,就是为了发展经济,让广大农民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当年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公社乃至全县最穷的,“这年夏收分麦子,每个劳动力才分到3.5公斤。全队18户,只有2户没讨过饭。为了保命,小岗人偷偷地将土地包产到户。”读到这些令人心酸的句子,也才能体会到18户农民各家的主事敢于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在分田到户的纸片上摁上自己的手印。不只是小岗村,元宝村这个解放战争时期土改出名的村子的农民,也是因为“到20世纪70年代末,全村392户人家,大部分仍靠吃返销粮,基本没有解决温饱”,“1984年该村还欠贷款27万元,仍然是个负债较多的空壳贫困村”。进而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宝金的带领和影响下,大伙集资3.7万元办起了小木家具加工厂,从此走了上工业兴村的道路。“中国农村的发展,往往是实践先于理论,这些农民不懂经济理论,搞不懂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租赁权、买卖权,他们做事凭的是直觉。最懂土地的,永远是离土地最近的人”。五个村的事实说明,摆脱贫穷,发展致富,是广大农民自身的内在要求,正是这种内在追求,才成就了一番惊人的伟业,才成就今天的新农村。


第二,发展的最好路子,是适合村情民情由农民自己选择的路子。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有多宽,出路有多大。什么样的路子才是发展的好路子?五个村的发展历史,就象天下的树叶,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其实又何止是这五个村,在全省、全国,要找出完全复制式发展路子的村,恐怕也不会找到。这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发展的路子千万条,各村有各村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就是最好的路子。“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这是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什么是实事求是,他说,就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了解村情、民情、自己,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吴老书记的话,道出了发展的真谛。中华第一村——大寨村,之所以早在1964年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因为当时在村书记陈永贵的领导下,针对“七沟八梁一面坡”的恶劣环境,实施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大寨人在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农、工、副、贸和现代旅游业共同发展的路子,又一次赶上了发展的好时代。南街村走的则是另一条路子,“南街村与其他村有一个巨大的区别,那就是他们基于毛泽东思想的集体主义为理念,提出建设共产主义小社会的目标。南街村共产主义要素的核心,是独特的平均主义的经济体制。”南街村独特的发展路子,同样让农民“基本上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老有所养、老有所用、上有所学”,用事实昭示人们:“读毛主席的书,走毛主席的路,也能达到共同富裕与共产主义”。由此可以认为,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争议也好,嘲讽也好,指责也好,挫折也好,“农民们不管包产到户是姓资姓社,他们只知道这样做能吃饱肚子”,自己认准的路,一直走下去,同样达到成功的彼岸。


第三,发展的推动力量,是蕴藏在农民身上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发展靠谁?不靠天,不靠地,关键靠自己。在分田到户这张契约上签字的,是小岗村的18户农民自身,决不会是县乡的干部。分田到户了,起早摸黑种地的,还是这18户农民。“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世界,全靠我们自己。”小岗村的农民在“分开干后, 根本就找不着人,有些人天没亮就跑到田里去干活了,甚至还有晚上干的,有些家在天乌黑时栽秧,天还没亮地就办好了”。这道出了小岗村大包干后第一年粮食总产量由1.8万公斤增加到6.6万公斤的原因。元宝村的张宝金书记在带领群众植树时,也经历了磨难。“可是天公不作美,偏偏在那一年村里赶上了多年不遇的大旱,90%的新苗都旱死了。”面对挫折,张宝金并不气馁,不服输的他“领着大伙开了很多次会,最终大家决定种抗旱能力较强的小苗子再试试。而这些树苗花掉了他们47万元”。就是凭着这种不服输的精神,第二年栽下的树苗90%以上都成活了。用张宝金自己的话说,“我有这个百折不挠的劲儿”!还有吴仁宝、郭凤莲、王宏斌等等,哪个不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面对成绩不骄傲,面对挫折灰心,才能够在跌到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的爬起来,带领广大农民在求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正是支撑我们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


第四,发展的生命活力,是坚持与时俱进始终不渝地开拓创新。从五个村的发展现实状况看,都在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元宝村办起的第一个工厂是生产筷子,在当地木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村书记张宝金把目光转向了大兴安岭国有企业,通过“转战大兴安岭不只壮大了元宝村,更盘活了大兴安岭林区。”1998年,在温家宝总理视察元宝村后不久,元宝村又将筷子厂办到了俄罗斯,实现了元宝企业“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还为元宝村下一步发展找到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吴仁宝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以农民企业家的超常思维,敏锐地意识到华西大发展的机会来了,在短短几天内筹集了几千万元资金,购买了上万吨铝锭、钢坯等材料,仅是原材料涨价就赚了一个亿。1999年8月,华西村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村庄,“华西村A股也成为了”中国农村第一股”。时代在前进,农民的思想水平在提升,应对市场的能力在提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第五,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党的农村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小岗村分田到户为什么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并向全国推广,是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打破了思想的僵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想到了一起”。元宝村的农民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更加了解了党的农村政策,“我敢往土地里投入了,我投入农家肥、有机肥了,我还想法能搞点多种经营。国家的政策让我们农民能得到一个甜头,心里头能得到一个安稳。”


拜读了《思变与冒险》一书,对我个人真是受益非浅。我作为一名肩负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的组工干部,对如何与镇村党组织一起带领广大群众加快发展,建设新农村,又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我将借鉴这五个村的发展经验,结合到自身的工作中去,结合到各镇各村的实际中去,坚持一村一策,紧紧依靠群众,更好地组织群众,同心同德,锲而不舍,为全面小康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蒋文军)

 


 
公司概览 | 新闻中心 | 经理讲坛 | 法规制度 | 企业文化 | 党群视窗 | 人力资源 | 他山之石 | 客户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2 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联系电话:0515-86253300 传真:0515-86253310 E-mail:root@sendapower.com
苏ICP备11048573号 地址:江苏省建湖县经济开发区亮月路158号 邮编:224700 技术支持:飞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