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买菜。独自穿梭在繁荣的菜市场,总像个心不在焉梦游者。卖菜的阿姨耐心地冲我笑,一遍遍问买什么菜。我嗫嚅半天,努力把所有菜打量一遍,依然茫然。“我不知道什么菜好吃。”卖肉的小伙老远就招呼我“买肉吧!”很久没吃肉了,确实想念。于是移步,伸着脖子瞧半天,拿不准要哪块。“这肉好不好?”“这肉有点老,恐怕咬不动。”小伙心虚地笑,嘴上却斩钉截铁:“哪会咬不动。这肉嫩着呢。” 我不是个挑剔的人。尤其对于食物,我是博爱的。但落到今天这样,彷徨在食物的海洋里,左顾右盼三心二意,不知吃什么的地步,完全都怪我家有一个纯绿色的菜园的缘故。 我们家住在离城市很近的农村,拥有现在都市人艳羡的纯绿色菜园子。母亲大多数时间都乐此不疲地奉献给了这片五分地的菜园。 没有大棚,最先进的手段是用地膜保温催种。从来没有反季节的蔬菜,完全遵循地方天气与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春天韭菜、夏天西红柿、秋天萝卜。施农家肥、手工捉虫、花开果结、一派天然。 自家地里新割的春韭,只调盐和油。煮出来的饺子皮透着晶晶的绿。咬一口,鲜香的味道会让人食欲大增。我小时候酷爱炒辣椒。有次母亲炒得少了,我没吃够,委屈得差点躺在地上打滚。母亲无奈,单独给我炒一盘。我这才擦干眼泪,一口气吃光光。结果这回真的捂着肚子倒在床上打滚了。真怀念那种淋漓尽致的辣。 而现在,自己做饭吃,图省事最爱做西红柿鸡蛋面。还是那些材料,奇怪的是再也做不出母亲做的那种味道。西红柿可以那么香,佐以自家芦花鸡下的蛋打成的蛋花,恐怕是天底下最般配的食物情侣了。每次放学回家,未至家门,先闻其香。连吞两碗,意犹未尽。童年的幸福之一,就是听母亲说,今天我们吃西红柿鸡蛋面。 以前家里养猪,从年头到年尾,一只小猪就这么被缓缓养肥了。一只跟催肥剂、瘦肉精等完全绝缘,只跟时间一起成长的猪。它身上随便哪个部位的肉,都肥嫩得令人感激。 浸在原生态的美味里长大的我,特别不理解现在的菜和肉,都怎么了?还是那个模样、那个颜色、那种形状,味道与口感简直判若两“人”。 纠结了很久,我终于得出来一个真理性的结论:一切速成的东西,总是以牺牲品质为代价的。而往往原始缓慢的姿态,最能积蓄美好,让我们挥去碌碌尘世的喧嚣灰尘,恢复属于生命本质的清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