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经理讲坛 法规制度 企业文化 他山之石 联系我们
 
森达精神
企业定位
企业使命
企业愿景
核心价值观
企业作风
热电理念
                              核心理念
                              人才理念
                              工作理念
                              责任理念
                              管理理念
                              安全理念
                              服务理念
                              学习理念
                              执行理念
                              创新理念
员工守则
魅力热电
员工天地
学有所得
心灵驿站
专题通道
                              文化畅谈
                              专业探寻
 
              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江苏森达热电(建湖)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陈家港热电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沿海热电有限公司
              江苏森达电力燃料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 企业文化 > 心灵驿站
 
  阅读,让人的灵魂走向高远  
  〖 ※ 发表时间 2014-7-10 ※ 〗  
     
 

核心提示

  ●一个人的阅读直接决定了他精神生活的质量和精神成长的高度,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阅读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精神的发育。

  ●对待经典我们绝不仅仅只是背诵、考证、研究,而是需要在对经典的阅读中,与文本实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同存在,让思想凭借着我们的重新言说与书写而复活,让隐蔽的真理重新显现,获得新生!这才是阅读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真正意义。

  ●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乃至一个家庭,你要拥有共同的话语,共同的价值,就需要有共同的活动,共同的阅读。如果没有,我们就很有可能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每个人个体的精神成长历程,是整个人类成长历程的缩影。如果说我们的躯体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比较多的话,那么他的精神成长历程是一个重演了我们祖辈、祖先的精神成长的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断累加的。

  人类几千年的精神财富在哪里?在图书馆里,在书架上。但是当这些书在书架上、在图书馆里时,它们就是一堆废纸,只有你捧起它、阅读它的时候,才能真正拥有它,它才能成为你的一部分。人类的精神成长历程,是通过阅读来获得的。只有当你和先前时代的孔子、老子这些大师们对话时,你才能真正拥有跨越那个时代精神的高度;当你和文艺复兴时代的那些大师们对话时,你才能达到他们的高度。如果没有阅读,人类的精神可能就会退化、衰落。

  有人说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为什么要去读书呢?事实上,阅读依然是我们社会重要的基石,而且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我们接收、处理信息能力的高低。国际阅读协会在2000年曾经对成人阅读能力做过一个调查,他们发现学历的高低虽然也会影响我们就业的机会和薪酬的水平,但是在学历差不多的情况下,阅读能力决定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而且阅读能力比学历更能准确地预测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发展的前景。这个调查表明,阅读能力实质上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阅读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

  我们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躯体的成长。专家说过,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也就是说一个人吃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孩子躯体的整个发育和遗传是有关系的,遗传决定了他的可能性,但食物决定了他的现实。那精神的成长需要食物吗?我认为精神的成长是需要食物的,同样吃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人类几千年来那么多伟大的思想,伟大的著作,你吃了吗?一个人的阅读直接决定了他精神生活的质量和精神成长的高度,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阅读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我们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我们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人生的物象,但是可以改变我们人生的气象。实际上这些话多少还是可以修正的,比如说人生长度的问题,事实上阅读是可以改变人生长度的。因为心理学、生理学研究发现,阅读能够使人有一颗宁静的心,阅读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人类,理解这个社会,会让人变得更加豁达、开朗。人心安宁了,那么人的寿命自然就长了。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使人的内心幸福,同时也是能够延长人的生命长度的。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全民阅读水平

  阅读虽然是一个个体行为,但是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最后就构成了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它的精神力量则取决于阅读水平;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决于人口数量,而取决于人口的阅读质量。一个国家不可能靠巨大的人口数量屹立于世界之巅,更重要的是靠人口的素质,所以在中国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阅读是最廉价、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犹太人的故事是典型的能够阐述阅读力量的案例。经过近两千年的流浪,犹太人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产生很多世界级伟人,比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门德尔松、萨缪尔森、海涅、毕加索……1901到2001年一百年间,一共产生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有128位,占总获奖人数的近20%。犹太人为什么能如此强大?因为犹太人是个看书的民族,他们把阅读作为宗教。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的阅读量是65本书,我们才5.14本书,一个读5本书的民族和一个读65本书的民族,他们的精神力量怎么会没有区别呢?

  对于一个民族,阅读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一点。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文化的消亡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奥威尔的预言,文化的消亡是书被禁读,公理被隐瞒,文化被亵渎。这种方式现在已经很难实现,因为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一个现代的社会,如果再禁止读书,再焚书坑儒,是很难做到的。第二种是赫胥黎的预言,文化的消亡是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为滑稽戏。目前而言,第二种预言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这也是我们应引以为戒的事。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在“名著”之中,其中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渐渐成为民族和人类的“经典”。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这些名著、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文化不是在经典中存在,而是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存在。对待经典我们绝不仅仅只是背诵、考证、研究,而是需要在对经典的阅读中,与文本实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同存在,让思想凭借着我们的重新言说与书写而复活,让隐蔽的真理重新显现,获得新生!这才是阅读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目前的阅读状况是有问题的:一是对读书持怀疑态度,觉得读书无用。二是读书的人中,真正有阅读信仰、相信阅读价值、愿意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阅读是传承文化的非常重要的来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对他自己经典文化的阅读,尤其是没有一个民族共同阅读的活动,那么他就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很难实现自己的文化认同。

 

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考试、分数的压力下,现在孩子的阅读生活是很成问题的。很多父母说现在孩子根本没有时间阅读,有些父母甚至错误地认为,阅读对孩子没什么用。这些孩子本来应该从他的学校生活中、从他的阅读生活中得到快乐,得到阅读的滋养,但恰恰他们没有真正的阅读生活。

  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个信条”。他甚至还说,一些学校里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为学生和教师的精神成长准备的充足的图书,那就是学校。学校应该给孩子什么?我认为应该是阅读的兴趣、阅读的能力和阅读的习惯。学校教育相当于母乳,母乳对于我们孩子的成长起着最初的关键的作用。学校教育把人类几千年来最重要的知识通过教科书的方式,通过班级授课的方式,在人生的最初的阶段给孩子灌输。母乳很安全、很容易被吸收和消化,营养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但是一个孩子如果三岁、四岁还在继续吃母乳,他就会发育不良。同样一个孩子如果仅仅看教科书、教辅书,他就会精神发育不良。所以只读教科书、教辅书的孩子一定是走不远的。一个孩子的成长,他需要在合适的阶段去阅读那些最重要的作品。孩子的阅读为什么那么重要呢?美国诗人惠特曼在关于阅读的一篇诗歌里面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对于孩子,他最初看到的东西,最初的人生经历,他最初的阅读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融于一体的。人的早期阅读对人的精神成长起到关键的奠基性作用。

  从现在的阅读情况来看,我们的中小学生的阅读问题的确比较大。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但是同时我们也是世界上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不仅仅是中小学生不阅读,连大学生的阅读也成问题。据复旦大学一项调查,大学生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15.2%,读人文科学经典的22.8%,读专业文献的只有9.3%,读外文文献的只有5.2%。我们的大学生是什么呢?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他们从整个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就是老师讲,他们就记,然后考试再去背的这样一种方式。整个过程中阅读没有成为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工具。而美国不一样,美国大学生每周平均阅读量是500页,也就是说每天差不多是100页。因为我前年去哈佛学习了一个月,他们的课堂是以建立在阅读的背景上,上课就是听文献、资料,开个书单你去读书。课堂上是对话、讨论,整个课堂是建立在阅读的平台之上的一个活动,所以阅读是教学的前提。

 

一座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自然进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在哪安顿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芒福德在《城市发展:起源、演变和前进》中写到,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两个工具:一个是文字,另一个就是城市。人类正是通过这两大工具,一步步提高自己,创造出无限丰富而美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现了人类社会的一次次飞跃。文字(阅读)和城市这两件人类史上极其重要的事,在很早以前就联系在一起。一个城市可以千姿百态,但是从他的内在来说他必须拥有自己的精神力量,才能唤起这个城市的人们的归属感。

  这个精神力量从哪里来?我认为应该是从人而来,从一个城市的人的气质、品位、精神境界而来。城市是人的城市,是人的群体活动创造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城市,是一个没有“人”的城市。阅读的过程,是人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等不断提升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赋予城市生命活力的过程,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人的发展过程,也是城市不断实现其本质、找回其存在意义的过程。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城市的美丽需要建筑、规划、绿化,这样一个外在的气质,但是一个城市同样需要内在的魅力,内在的魅力就是人的品位。人的品位、气质从哪里来?阅读而来。当我们在一个城市的地铁上、公交车上,看到的是人们在大声喧哗、打扑克、聊天、嗑瓜子,和在一个城市看到的是很多人都在静静地读书,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最优秀的城市应该拥有最善于阅读的市民。

  那么,领导干部为什么要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特别讲了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问题,他提出领导干部只有通过读书、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大都是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训练的,很多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经验相当丰富,但是理论素养是相对不够的。同时,我们的领导干部跨行业、跨专业的现象相当普遍。一纸调令就从这个部门调到了另一个部门,领导干部不是万能的,而且中国的体系又是老大说了算,老大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水平。如果老大没有充分的修养与阅读背景,那么决策犯错是经常的。

  我们中国当下遇到的所有问题,事实上在其他的国家,在其他的区域几乎都碰到过,但是我们还是要不断地付学费,不断地为我们的错误去买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缺乏国际的思考,我们读的书太少。读的书太少了,思想就会被禁锢。

 

共读共写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价值和愿景

  我们过去经常强调,阅读是个体的行为,把书给孩子,让他去读书。那又为什么要大家一起读呢?实际上,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乃至一个家庭,你要拥有共同的话语,共同的价值,就需要有共同的活动,共同的阅读。如果没有,我们就很有可能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我们知道西方世界的《圣经》就是大家共同阅读的原本,西方人的基本价值观来源于圣经。他们不断地通过圣经的阅读,通过每周到教堂里的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他们行为规范的约束。

  中国虽然是一个不强调宗教信仰的国度,但是事实上儒家文化就是我们的信仰。几千年来就是靠一本《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经典语句来规范人们的言行。简单地说,中国文化精神底线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追求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把这两条做到了,一个中国人的根本精神就站住了。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最基本的文本。比如美国有一个叫“核心知识运动”的活动,这个运动有一本书叫《文化素养——美国人必须知道的事》,它开了一个美国人的书单,书单上列出了影响美国历史、文化最重要的一些书。通过共读最后形成一种标志、一种符号。大家都读了,大家都拥有了,我们的价值观就开始一致了。如果要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英雄、共同的文化符号、共同的心灵密码,就必须要有共同的阅读生活。所以我们提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共读,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都可以一起阅读;共写,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亲子之间通过交流共同的写作来加强彼此的认同;共同生活,实际上共读、共写就是共同生活的一个手段。

  当今时代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共同价值的崩塌,所以我们要建立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建立这些如果没有阅读,那它就是没有根的,如果没有共同阅读的理解,没有共同的语言和价值,没有共同的密码是形成不了这样的价值体系的。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且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共读就是和同读一本书的人生活在一起。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只有亲子共读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通过共同阅读,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家庭中间就有了共同的理念,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亲子之间才不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类的灵魂。”这首诗告诉我们阅读是最容易让人的灵魂走向高远的一个路径。阅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公平的,因为最穷的人也能走,所以全民阅读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基础,而阅读是追求梦想的最好路径。

    (作者朱永新系民进中央副主席,载于《新华日报》,闻君摘录) 


 
公司概览 | 新闻中心 | 经理讲坛 | 法规制度 | 企业文化 | 党群视窗 | 人力资源 | 他山之石 | 客户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22 江苏森达热电总公司 联系电话:0515-86253300 传真:0515-86253310 E-mail:root@sendapower.com
苏ICP备11048573号 地址:江苏省建湖县经济开发区亮月路158号 邮编:224700 技术支持:飞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