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如何“加油干”
新的一年,面对新的变化莫测煤炭市场,日益增加的环保成本,如何能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保持发展,我们每一个人应怎样居安思危,如何“加油干”,必不可少的就是守规矩、同荣辱、提实力。
居安思危加油干前提必须守规矩。居安思危加油干不是蛮干,更非剑走偏锋的投机取巧。居安思危加油干的前提是严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势必自废武功、偏离方向。党纪国法是规矩,规章制度是规矩,企业大政方针同样也是规矩。守好了规矩才有战斗力,无论干部员工,不管生产一线、后勤服务岗位,没有规矩的约束,居安思危“加油干”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触犯党纪国法,后果自不待言;违反规章制度,谈何执行力与创造效益?不守安全规程作业,又如何保证坚定目标、夯实基础、优化运行、稳定队伍、逆势攻坚、长远发展?面对当前电力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唯有进一步谨守规矩、立足本职、苦练内功,寻找到突破口,才能在方向不偏、信心不变、动力不减的“加油”路上牢牢抓住机遇。
居安思危加油干必定同荣辱。上下同欲、同舟共济才能“加油干”。要迎来企业的新局面,也同荣辱、齐攻坚才能保证前进路上“一个人都不能少”。同荣辱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企业的全员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 而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这些都值得我们警惕。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每一个人都必须发挥全部的主观能动性,以厂为家、爱厂为家,真心实意地向着企业共同的愿景而去努力工作。对于没有集体感、荣辱感的言行,在员工中的恶劣影响绝不可坐视不理。清风正气,企业才能营造出同荣同辱、同舟共济加油干的良好氛围。
居安思危加油干核心问题提实力。守规矩稳方向,同荣辱聚士气,提实力则见成效。缺乏过硬的实力做基础,问题查不出、对策找不到、落实不到位、成效看不到,任你加油也枉然。实力是安生立命之本,提升实力不仅仅是为企业,更是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实力容不得半点虚假,比如生产di一线人员优化运行、精心操作如何做到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及煤耗达到最低,检修人员如何做到精心维护到位及保障机组正常运行时间达到最长、燃料供应人员如何保证供应的燃料适合机组最安全最经济运行,其他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对生产及整个企业运行起到促进作用等漂亮数据一一摆开,那就是硬实力。提升实力同样容不得半分虚假,“天上不会掉馅饼”,倘若不认认真真学、扎扎实实练、勤勤恳恳钻,培训走形式、考核走过场,提升实力从何谈起?面对机遇,我们又拿什么去加油干,又靠什么走好我们的长征路?新年新气象,迎接未来,从立足岗位、提升实力做起,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居安思危“加油干”,是实实在在的事,我们脚踏实地的工作,梦想就有可能得以实现,无论做什么,即使是再平凡的职业,再卑微的岗位,也是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勤勤恳恳、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做好目前所做的工作,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煤炭供应部 杨彬)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的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应当有应付意外事件发生的思想准备。
大到国家安全,中到企业存亡,小到每个人的生死,都应当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若等到疾病缠身或事故发生了,那就悔之晚矣。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这是人生道路上时刻都要重视的一个大问题,这也正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入膏肓皆因小所致。如果平时不重视自身健康,有一些不良嗜好,日积月累,注定会有大病发生,甚至严重威胁到生命能否保全。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这就需要从小事做起,善于发现苗头,做到及早预防。例如:要随着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不能只要风度而不要温度;要严格遵章守纪,遵守交通规则等,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要在每一个行动之前都要反复思考,谨言慎行,争取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一失足就成千古恨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这也应当把一切都想到最坏处,努力做到最好处,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乐观,都不该把期望值定的过高。虽然看风水的先生说我能活到120岁,我自己却有明天未必就能看到旭日东升的思想准备。尽管没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但也把身后的那一刻常常考虑在生活中每一刻。虽然树叶掉下来,我不怕砸了脑袋,可是特别害怕头上有别的东西掉下来砸着自己,担心水里有异常情况伤着自己,小心路上有违章驾驶的撞着自己,预防碗里有不卫生的食品害着自己。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这个道理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那么各种事故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人们会更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建湖公司 王建东)
安全防患于未然
“安全”是一个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常讲常新,永不过时的话题。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是世人皆知保障企业发展的硬道理。以前我总认为这些大道理虽然与我们息息相关,但那都是上级管理部门总结出来的宣传口号,让我们工作在最基层的员工听起来好像有点空洞,觉得太笼统,不能完全领略到其中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也就缺乏了它应起到的鞭策作用。但有一句话却让我彻底改变了这一看法,“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是啊,这句话说得多么贴心,它包涵了你对每天工作的希望,对安全的渴望,还有家人对你平安归来的那份期昐。但这一切都需要安全来做保障。然而,安全在哪里?安全怎么来呢?其实,安全就在我们心中,安全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小时候,“安全”是爷爷、奶奶的唠叨和告诫:上学放学的路上要靠右行、过马路要注意车辆、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下河游泳,那时对安全的认识只是随口的应付。长大后,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安全”又从遥远的蒙胧的记忆中变成了具体的实物:一个个高速运转的机器,吐着热气的管道,看不见的电流,从喧闹的生产岗位走出,步入宁静的工作环境,脑海中仍然长鸣“安全”的警钟,常敲“安全”的木鱼,“安全”一词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当我带着“安全就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就是我们的职工‘高兴上班、平安回家’的喜悦”时,,我又常见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几乎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运行的机器、皮带传送机等的不当使用、遭到天上“飞物”伤害的路上行人等。有这么一个公式:幸福=零违章+零事故。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生活来自安全。当我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这简单的公式、简短的话语时,眼前就会浮现各种事故中那些受害者死伤的惨状和家属们痛不欲生的场景,想到人世间最难以割舍的亲情锁链被违章的利斧无情地狠狠砍断显得那样脆弱的时候,一种局外人无法感受的重于泰山的责任由衷地升起。每一次的事故都是用血淋淋的教训和代价书写、填补而来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的真谛。
重视安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企业、社会之所以花那么大的力气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是希望通过这些安全警示教育,安全知识的普及,加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素养,来唤起每一位热爱生活、有仁爱之心的社会公民,,担负起为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兴衰的这份神圣责任,使人人重视安全、时时事事做到安全,不因自己的过错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无法弥合的心灵创伤。作为一种态度,“重视安全”在工作、生活中就会用心投入实实在在地做事,追求卓越。作为一种责任,“重视安全”就会带着一种正确的思维与判断,遵规守制避免重蹈覆辙。作为一种境界,“重视安全”,就能在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时也留意对他人生命财产的关心。
安全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前提。严守劳动纪律,坚持“安全di一”,反对“三违”,加强安全监督,做到“四不伤害”,是每一名职工对企业应承担的责任,更是对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把安全作为一种责任,那么,就一定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和避免不了的事故。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为了这共同的目标,都行动起来(建湖公司 沈玮)
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斑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根,因为它知道根扎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的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呢,不是更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迈克尔.戴尔说过:“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也许有人会说,他是胆小鬼;可我不这样认为,这句话恰好说明他是个有见识的人。因为有见识才能意识到潜在的危机,才有了如今戴尔电脑的辉煌成就。所以说,人要学会居安思危。
南唐李后主的亡国史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因为他沉溺于靡靡之音,荒废政事才造成了亡国惨剧。尽管当时大臣已经提醒政治并不安稳,但他只认为自己身居皇位,生活安逸,却没有想到日后沦为亡国奴的悲惨境遇。就是因为没有居安思危,使他最后惨遭毒害。
因此,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忧患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懂得在竞争中求生存,那么它被收购也是迟早的事。人被超过可以追回来,公司被收购也可以重新组建,可是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因一时大意而灭亡,谁又能给你机会重来呢?在安稳的时候就考虑到潜在的危机,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孟子说过:“内无法家拂士,外无的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的,我们就是需要这种忧患意识。时时意识到自己会有的危险,才会提早有所准备,才不会面对紧急状况措手不及。
从古至今,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贪图安逸只能带来失败,又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居安思危才能带来成功。我们是幸运的,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又是沉重的。我们要承担着推进森达热电持续发展的责任,我们不能让公司我们的手里垮下。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忧患意识,争做好、强。让我们记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使我们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建湖公司 田正华)
居安思危则存 贪图安逸则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微软比尔•盖茨也常常提醒自己:“我们离破产十八个月。”这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居安思危是保证个人成才的前提,是实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条件。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国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征,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征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历史证明,加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为什么要居安思?由于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一些突发的偶然事件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意外的突发事件,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甚至会改变人的命运。所以作为商人,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还懂得留一半清醒,来观望竞争对手;作为农夫,在春播秋收时分,也要抬头看一看老天的脸色,以备不测;作为学生,在生活无忧的时候,也不忘记考虑一下未来人生的艰难考验。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坦途与荆棘,顺境与逆境,常常交替出现。所以我们要加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事业成功的时候,要想到失败和挫折;在生活富裕的时候,要想到贫穷和困苦;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想到疾病和伤亡;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时候,要想到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辛酸。居安思危是我们人生的格言。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我们离破产十八个月”的告诫,使比尔•盖茨率领微软席卷全球。“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走在时代前列,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我想,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建湖公司 张岭岭)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激情五月、阳光灿烂,我们的企业,也如同这火热的季节一样,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唯有安全生产这个环节不出差错,我们的企业才能去争取好的成绩!所谓一失足,千古恨!当我们注视着电厂里的设备安安静静运行时,当我们看见蓝天下电力五线谱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时,当我们赞美电力铁塔如钢铁卫士一般顶天立地时我们是否想过,如果稍有疏忽、安全意识一刹那间离开我们的头脑,那可怕的瞬,火光电闪之处,一切的美好,企业的兴旺甚至生命的珍贵都将化为乌有!所以,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燃,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这是何等的重要?从领导管理、一线生产和精神文明各个方面,都凝聚着深达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参与!
公司提出了“安全学习要三个到位”的思想,即领导到位、认识到位和学习内容到位,防止安全学习走过场、一学习就是学《安规》而脱离了本职工作。公司涂总一直坚持安全生产必须以预防为主,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多深入生产一线,及时发现隐患,坚决消除;他还致力于制定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力争安全管理创一流;对于经常容易出现的误操作,在加大考核力度的同时,提倡技术创新、改进设备,制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重视生产的考问讲解,重视安全学习的效果,不断加强业务,积极探索从未接触过的的运行工作不断探索,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时巡检为了保证森达热电电厂安全运行,专门增派了专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配合安全大检查是森达热电例行的工作,查找缺陷、消除隐患、为迎峰度夏作好了准备,受到广大客户好评。搞好安全工作,森达热电不但在生产本身下了大功夫,还通过、组织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为职工排忧解难,营造了一种和谐、轻松的生产、生活氛围,使职工心情舒畅、乐于奉献!
爱企业、爱工作、爱生活!这是我们每一个职工的心声!企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我们每位职工谨小慎微、保证安全生产!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为了这共同的目标,都行动起来、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长期抓,永不放松(建湖公司 左成伟)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有一种说法,叫作“青蛙效应”,是指先将青蛙置于常温水中,而后一点一点注入热水,青蛙就会在浑然不觉中,舒舒服服地被烫死。这个事例表明生物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都容易麻痹大意。这也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自然发展规律如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同样如此。在中外的历史上不乏一些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的事件。有一些统治者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导致亡国的一些事例,比如说安史之乱,比如说清朝的中后期,统治者因循守旧,最后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历史已经证明居安思危是实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条件。
曾经有个人,在某地是一个大老板,资产5个多亿,孩子在国外留学,由于投资失误,瞬变成了一个穷光蛋,留学的儿子没有钱继续在国外呆下去了,只好提前回国。据说这个破产的老板,其聪明才干绝非一般人所比。讲这个事例想让你知道一个道理,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静止地看待一切。要居安思危,明白坐吃山空的道理。无论你有万贯家产,消极地吃下去,也会吃光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丈夫只是一个高级打工者,饭碗也不一定有多牢靠。其实,一个人靠别人活着,时间一长就会乏味了,也是很痛苦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小主人公在悬崖上遇到艰难险阻时,勇敢地迈出di一步,把大困难化解成一个个小困难,最后战胜大困难。《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流落荒岛,也绝不所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所谓忧患意识,就是居安思危。任何时候都要想到挫折与失败,想到不幸与灾难。这样,才会在苦难面前应对自如。
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坦途与荆棘,顺境与逆境,常常交替出现。所以我们要加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事业成功的时候,要想到失败和挫折;在生活富裕的时候,要想到贫穷和困苦;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想到疾病和伤亡;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时候,要想到老年的衰朽和辛酸。居安思危是我们人生的格言。
加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提出了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孔子主张“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哲们告诉我们社会政治中的“安危”、“存亡”、“忧患”、“安乐”之理,是从当时社会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之谈。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是成就不了伟大业绩的,比如,清朝末年,慈禧夜郎自大,没有居安思危,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因循守旧,最终使中国陷入了半封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历史证明,加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企业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建湖公司 陈希)
浅谈从“居安思危”到“居危思危”
轰轰烈烈的“我谈居安思危”活动正在我公司进行着,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唯有安全生产这个环节不出差错,我们的公司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我们是否想过,如果稍有疏忽、安全意识一刹那间离开我们的头脑,那可怕的瞬,火光电闪之处,一切的美好,公司的兴旺甚至生命的珍贵………都将化为乌有!所以,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燃,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这是何等的重要!
居安思危,指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讲的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有一种说法,叫作“青蛙效应”,是指先将青蛙置于常温水中,而后一点一点注入热水,青蛙就会在浑然不觉中,舒舒服服地被烫死。这个事例表明生物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都容易麻痹大意。这也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自然发展规律如此,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同样如此。那么,我们热电公司为了员工考虑,更应做到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常备不懈、防患未然。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唯有我们的安全生产运行这个环节不出差错,电厂才能稳定,老总才能安心,公司才能取得好快的发展!然而,在日常工作中,能将“居安思危”换成“居危思危”,更应该说是一种进步。居危思危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了在竞争中光明与暗流同在的人才会从“居安”走向“居危”。这种观念的变化,能使各级领导干部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和压力。尤其在我们热电公司中,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做为电厂员工,要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在安全工程科学研究中,有一条“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要消除一起严重事故,必须提前防控1000起事故隐患。否则,轻微事故也好、未遂先兆也好、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都可能成为灾难发生的“导火索”。
所以,在“居安思危”的同时,牢牢将“居危思危”装在心中,才会产生激情、产生责任、产生压力;才会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变为现实,遇事才不惊慌失措;才会真正做到未雨绸缪,确保公司安全生产运行。(建湖公司 周斌)
谈谈居安思危
有则寓言故事: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孟子说过:“内无法家拂士,外无的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海尔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联想柳传志:“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华为任正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微软比尔·盖茨:“我们离破产十八个月。”戴尔电脑迈克尔·戴尔:“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
斑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根,因为它知道根扎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电厂安全保护与治理重在思想上时刻警惕,行动上认真科学地对待,切不可有丝毫大意。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建湖公司 周曙华)
居安思危,强化企业危机意识
每个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难免会遇到紧急或者困难的关头,我们把紧急或者困难的关头称之为危机。只要有人或者有利益的纠缠就会有危机,危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对危机,企业都希望能够得到解决,于是,危机管理应运而生。
危机的出现是突发的,不可完全预见的,加之其可能会对企业的形象、信誉造成消极的影响。所以,企业应该防患于未然,做好危机预防、危机预警,做到居安思危。也许会有人说那些优的企业应该不需要居安思危,加强危机管理吧。其实不然,请看一则寓言故事。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di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带。晚上归来的时候,带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带拐杖的旅行者跌得全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履行着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带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带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伞,就大胆的在雨中行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因为我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有摔伤。”然后,他又问带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是摔伤了呢?”带拐杖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伞,便捡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摔跤。”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带伞的淋湿了,带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让我们忘乎所以。在大雨来临之际,di一个旅行者因为有伞,有优势,就忘乎所以,觉得大雨根本算不上什么,于是大胆地在雨中行走,但是优势让他忘记居安思危,他哪里知道对于大雨来说,他有一把伞这一优势根本不算什么。拿企业来说,很多企业沾沾自喜于自身所具有的某方面优势,哪里知道对于市场这个掌舵人而言,其优势亦算不上什么。
也许企业目前的发展确实顺风顺水,某些优势高出于同行其他竞争者,但是企业没有必要因此而忘乎所以,停止继续发展的脚步。笔者认为有优势是非常好的发展状态,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放眼大的市场环境,居安思危,不断地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同时着眼于自身经营、管理、素质等内部情况以及关系的处理等外部情况。
“一失足成千古恨”,人在路上走,难免不失足。企业在市场的大风大浪中发展难免会出现危机。居安思危,加强企业危机管理,才能使企业从容面对紧急或者困难的危机关头,才能使企业转危为安,才能使企业走得更长更远。(建湖公司 左成伟)
安全工作需要居安思危
“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这就是要能提前预料到即将发生的事情,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自己陷入无法掌控的境地。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却殊不知这其实并非是一种天生的异能,而是通过常年对事物的观察,以及对各个领域知识的积累,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所产生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是可以通过锻炼而获得的一种能力。
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猝不及防的突发状况,有的只是虚惊一场,但有的却真的会夺走我们宝贵的东西甚至生命。总是等到受到伤害或损失以后才后悔自己没有尽早采取措施来预防灾难的发生。有人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虽说是及时遏制了损失的扩大,但那“羊”却找不回来了。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再安全的系统也存在着危险指数,不过是大小的不同罢了,若想真正的将危险指数降到低,那么好的方法就是预防。将危险控制在未发生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大多数人都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知道无论是对人来讲,还是对企业来讲,若只图安逸而不着眼于即将到来的危险,最终的结果都将非常可怕。近年来,一些电厂工人在生产或施工中出现事故的例子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这种令人心惊胆颤的情况依旧没有避免,是国家对于安全法规普及程度不够?又或是企业之中对于安全的管理方面有所松懈?我觉得这都不是造成这些事故的根本原因,若将责任全部归咎国家和企业,也未免显得有些不公。因为安全工作的开展,并非是单方面努力就可以见成效的,国家与企业所能做到的只是积极地倡导、监督和一切能够提供的安全环境,来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法规的顺利实施,真正能够使安全工作从根本上发挥效用的还应该是个人对安全二字的重视程度,如果说仅仅把安全工作当作形式主义来对待的话,再多的监督与倡导也都是徒劳。
从当今企业的发展形势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企业已经将安全工作放到首位,质量、效益、进度等等都已经被排在了安全工作之后,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企业看中是效益,因为效益是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基础,但为何现如今的企业却将安全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呢?答案很明显,因为安全才能给企业带来永久的效益,生产施工过程中的零事故、无险才是确保企业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如果说一个企业只为赶进度、抓质量、增效益而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的话,那么前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可能付之东流。因为安全问题是与人的生命相关的,一起安全事故完全能够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从而使企业的发展迟缓,进而阻滞其前进的道路。
对于安全,我们不可忽视,更加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我们要时刻秉承防范于未然的安全理念。须知事前努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事后的追悔莫及和追究责任。真正让员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安全生产在员工的心中根深蒂固,从而确保我们的企业兴旺发达,越走越好。(建湖公司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