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明白一个常识:物质财富和各种知识一样是文明的果实,而不是先决条件,更不是条件;并且人类得以传承的真正财富能够系统认知的知识和方法。分门别类的专业知识可以产生物质财富,却不能产生文明的社会秩序,其障碍就在于非系统的认知。专业技术可以被用于任何反文明的目的。系统认知则是贯通自然、社会和人性的知识方法逻辑体系,它不是互不相关甚至相互矛盾的教条;其原则是逻辑自洽,不能自相矛盾。
我们当下遇到的许多问题,其源在于教育水平低下,系统认知缺失,知识碎片化,专业有余而常识殆尽。许多知识分子在专业之外弱智无知,更多的人受生存本能支配,唯利是图或唯命是从,只能在主观感性层面上表演爱恨情仇,彼此争夺,同而不和。文明没有敌人,不是因为富甲天下或武功高强,而是因为客观知识和方法的系统包容性。如同高端程序必然兼容低端程序,反之则不能;文明必然兼容一切无知与野蛮,反之决不兼容。就像孔子描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文明宽容大度,野蛮八面树敌。
文化作为一种观念生态,其自保功能根植于人类自我认证的本能。人们习惯于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拒绝知识,是因为一切不懂的东西都使人自卑,廉价的“真理”能够保护自尊。但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任何观念在逻辑上都是一种算法;而任何算法都必须逻辑自洽并具备有效性,否则就是神。毕达哥拉斯以数理为万物之本,伽利略比喻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牛顿的理论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价值无涉,都是讲科学认知的逻辑,即算法。简单地解释,概念是大脑虚构的抽象符号,没有真实性;真实有效的是概念关系,即纯粹的逻辑算法。
从18世纪工业革命到20世纪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不断刷新人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但文明的社会秩序依然难产。这说明科学的系统认知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社会观念还有太多的神色彩,社会秩序还有太多的丛林法则。因此,人的快乐摒弃纯感性状态,上升到知性乃至理性状态——那才是无上的快乐。(总公司办公室摘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