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变压器短路事故的处理
摘要:在变压器事故中,发生概率较高、对设备威胁较大的就是变压器短路事故,特别是变压器低压侧发生短路。就变压器低压侧短路后进行的事故检查和处理予以简述。
关键词:变压器短路 事故 处理
处理变压器短路事故,首先要通过检查、试验找出问题实质所在;其次处理过程还应注意相关问题。具体简述如下:
首先,变压器短路事故后的检查、试验。
变压器在遭受突发短路时,高低压侧都将受很大的短路电流,在断路器来不及断开的很短时间内,短路电流产生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的电动力将作用于变压器的绕组,此电动力可分为辐向力和轴向力。在短路时,作用在绕组上的辐向力将使高压绕组受到张力,低压绕组受到压力。由于绕组为圆形,圆形物体受压力比受张力更容易变形,因此,低压绕组更易变形。在突发短路时产生的轴向力使绕组压缩和使高低压绕组发生轴向位移,轴向力也作用于铁芯和夹件。
因此,变压器在遭受突发短路时,容易发生变形的是低压绕组和平衡绕组,然后是高中压绕组、铁芯和夹件。因此,变压器短路事故后的检查主要是检查绕组、铁芯、夹件以及其它部位。
一、绕组的检查与试验
由于变压器短路时,在电动力作用下,绕组同时受到压、拉、弯曲等多种力的作用,其造成的故障隐蔽性较强,也是不容易检查和修复的,所以短路故障后应重点检查绕组情况。
(一)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测量
根据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测量值来检查绕组的直流电阻不平衡率及与以往测量值相比较,能有效地考察变压器绕组受损情况。例如,某台变压器短路事故后低压侧C相直流电阻增加了约10%,由此判断绕组可能有新股情况,最后将绕组吊出检查,发现C相绕组断1股。
(2)变压器绕组电容量的测量。
绕组的电容由绕组匝间、层间及饼间电容和绕组发电容构成。此电容和绕组与铁芯及地的间隙、绕组与铁芯的间隙、绕组匝间、层间及饼间间隙有关。当绕组变形时,一般呈“S”形的弯曲,这就导致绕组对铁芯的间隙距离变小,绕组对地的电容量将变大,而且间隙越小,电容量变化越大,因此绕组的电容量可以间接地反映绕组的变形程度。
(3)吊罩后的检查。
变压器吊罩后,如果检查出变压器内部有熔化的铜渣或铝渣或高密度电缆纸的碎片,则可以判断绕组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形和断股等,另外,从绕组垫块移位或脱落、压板等位、压钉位移等也可以判断绕组的受损程度。
2、铁芯与夹件的检查。
变压器的铁芯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铁芯的机械强度是靠铁芯上的所有夹紧件的强度及其连接件来保证的。当绕组产生电动力时,绕组的轴向力将被夹件的反作用力抵消,如果夹件、拉板的强度小于轴向力时,夹件、拉板和绕组将受到损坏。因此,应仔细检查铁芯、夹件、拉板及其连接件的状况。
(1)检查铁芯上铁轭芯片是否有上下窜动情况。
(2)应测量穿芯螺杆与铁芯的绝缘电阻,检查穿芯螺杆外套是否受损;检查拉板、拉板连接件是否损坏。
(3)因为在变压器短路时,压板与夹件之间可能发生位移,使压板与压钉上铁轭的接地连接片拉断或过电流烧损,所以对于绕组压板,除了检查压钉、压板的受损外,还应检查绕组与压钉及上铁轭的接地连接是否可靠。
3、变压器油及气体的分析。
变压器遭受短路冲击后,在气体继电器内可能会积聚大量气体,因此在变压器事故后可以取气体继电器内的气体和对变压器内部的油进行化验分析,即可判断事故的性质。
其次,变压器短路故障处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1、更换绝缘件时应保证绝缘件的性能。处理时对所更换的绝缘件应测试其性能,且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变压器绝缘测试应在变压器注油静止24小时后进行。由于某些受潮的绝缘件在热油浸泡较长时间后,水分会扩散到绝缘的表面,如果注油后就试验往往绝缘缺陷检查不出来。
3、铁芯回装应注意其尖角。在回装上铁轭时,应注意铁芯芯片的尖角,并及时测量油道间绝缘,特别是要注意油道处的芯片尖角,要避免芯片搭接造成铁芯多点接地。
4、更换抗短路能力较强的绕组材料,改进结构。变压器绕组的机械强度主要是由下面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由绕组自身结构的因素决定的绕组机械强度;二是绕组内径侧的支撑及绕组轴向压紧结构和拉板、夹件等制作工艺所决定的机械强度。
5、变压器的干燥。由于变压器受短路冲击后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检修,为避免变压器受潮,必须采取措施保持干燥。
此外,在变压器发生短路故障后,除了按照常规项目对变压器进行试验外,应重点结合变压器油、气体继电器内气体、绕组直流电阻、绕组电容量、绕组变形测量的试验结果判断分析故障的性质,并检查绕组的变形、铁芯及夹件的位移与松动情况,然后确定对变压器的处理方案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在因变压器短路故障造成绕组严重变形需要更换绕组时,应注意铁芯芯片的回装、所有绝缘件的烘干、变压器油的处理及变压器的整体干燥。
参考文献
[1]卞勃夫.谈变压器短路故障的检查与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
[2]王向前.关于处理变压器短路事故的几点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1(06)
[3]张元友.试论变压器短路故障后的检查与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
(建湖公司 徐俊之)
汽机设备技术分析
正常状态下,汽轮机有很长的寿命,通常在4到50年之间,但是在实际运作时,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分布在汽轮机运行和维护的广阔领域,导致耗能不断增加,对整体的经济运行效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以维护环境健康发展和节约资源位重要经济建设目的的今天,对于汽机运行状况的详细分析,有针对性的研究决策时很有必要的。
1. 汽机叶片的损坏。汽机叶片是由动叶片和静叶片组成的,动叶片比较容易出现损坏现象,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动叶片受离心力的影响较大,在此状态下,汽轮机的蒸汽温度和流速极快,动叶片要不断承受循环往复的振动冲击力,长期以往,动叶片的故障和损坏时不可避免的,当动叶片发生损坏会对汽机造成极大影响,使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加剧振动。
2. 滤油机过滤的问题。运行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油箱实施滤油的变换,促使运行准确性的提升,避免杂质进入,杂质的存在会对油箱运行造成影响,也会减少汽机的整体寿命。
3. 加强热力设定。在进行热力实验室,要着重分析热力系统内的热循环效率,要对汽机的戈定功率进行核定,并对主蒸汽的额定数据加以测定,试验结束和根据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记录,要得到更准确的分析结果就要对热力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多次试验,取下平均值。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4.加强清洁,对汽机运行进行优化。汽机组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每个部分的运行指标都在设定的范围内,任何一部分的故障对整体堵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积极对汽各部分的清洁检测室非常有必要的,还要加强油系统的清洁工作,减少杂质的流入,间接避免设备的损耗,对机组的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建湖公司 华亮)
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库物资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前言:射频识别技术以识别距离远,快速,不易损坏,容量大等条码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完整的仓库物资管理系统,能简化繁杂的工作流程,有效改善仓库物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保持企业业务运营的精益。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 出库 入库 库存
一、仓库物资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在设计上缺乏整体性
很多企业在设计仓库物资管理系统时,根本没有认识到仓储部门与企业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得设计出来的仓库物资管理系统不能为企业的物流系统或者是决策部门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降低了仓库物资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关于射频识别技术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各种磁卡、IC卡以及条形码等识别技术大量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给人们的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很大方便。但是,这类接触型识别卡属于接触设备,一方面对卡磨损太大,卡的使用寿命不长;另一方面使用起来也不是很便利。一种利用射频可以远距离识别的技术应运而生,这就是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又被称作RFID,从结构上将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可以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例如,汽车生产厂家可以将RFID标签附着在生在生产的汽车上,厂方方便可以追踪该辆汽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形码扫描技术,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广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射频识别技术测使用专用的射频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射频识别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射频识别标签传送到射频读写器。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设计的仓库物资管理系统不但提高了物资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还增强了物资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和针对性,大大提高了物资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
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库物资管理系统的应用
1.物资入库管理方面。在物资入库之前,仓库管理人员应该先将待入库物资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在物资即将要入库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物资管理系统将待入库的物资清单下载下来,然后根据物资清单对物品进行入库前的检查和核对,与此同时,对入库的物资粘贴相应的射频识别标签,然后让物资通过设置在门口的固定式阅读器,利用射频识别标签进行物资信息的核对工作。在核对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的警报,则应该立即退回改物资,物资核对完成之后,由专门的仓库货管人员负责物资的上架工作。
2.物资出库方面。仓库货管人员通过相关软件将物资清单下载下来,然后通过系统数据库查询物资放置的具体位置。物资下架出库时一样要通过门口处的固定式阅读器,并通过阅读器上的天线读取物资商的射频识别标签,对即将出库的物资进行信息的识别与核对工作,并自动更新数据库中的信息,保证出库程序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提升物资出库效率。
3.库存商品的管理工作方面。企业仓库物资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控制过程,因为仓库物资管理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物资使用过程中的仓储的变化,再加上业务发生的同时具有时序性、动态性和并发性的特征,因此仓库物资管理系统应具有动态控制性。首先是库存量的统计工作,仓库里的物资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物资的入库、出库都会造成库存量的改变,而库存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相关项目的开展,因此,这些变动必须要得到及时准确的反映。其次是库存盘点和库存修改工作,这个工作是由人工和机器的共同协作来完成的,传统的库存盘点和修改工作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很有可能在盘点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但是信息化的仓库物资管理系统则可以由机器来完成相关的盘点工作,管理人员只需要手持阅读器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射频标签的扫描,就可以准确的完成物资的盘点工作,还可以与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仓库管理人员如果想要调整物资的位置,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仓库管理人员在调整完位置以后,一样可以通过手持阅读器进行扫描,这样调整后的物资货位信息就会通过手持阅读器前端的软件,提交给系统数据库,数据库会根据新的信息进行物资位置信息的更新。对于被退回或者需要换掉的物资,管理人员一样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的更新工作。不但提高了仓库物资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还方便了管理人员物资的管理,提高了仓库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仓库物资管理系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信息化程度偏低,这是各大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仓库物资管理方面,根据自身仓库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信息化程度较高、又符合自身仓库物资管理的物资管理系统,这样可以改变传统的仓库管理的工作方式与流程,把所有关键的因素通过贴上RFID标签,在仓库管理的核心业务流程:出库、入库、库存控制上实现更高效精确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陈家港公司 杨梅)
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在电厂及变电站运行工作中,电气倒闸操作是运行工作中的基本工作之一,而电气倒闸操作又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操作中某一个疏忽、大意,就会造成电气误操作,造成线路停电、设备损坏,严重时会造成人身伤亡、电网解列,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因此,预防电气误操作对变电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电气误操作发生原因:
一、运行人员技术素质不高
电气运行工作要求运行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熟悉各种规程、制度。熟悉了电气设备的作用、性能、设备的位置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熟悉电气设备的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掌握有关规程制度,才能够进行正确的倒闸操作。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规程、制度,对安全知识一知半解,遇到异常情况手忙脚乱,造成错误操作。
二、人员习惯性违章
运行人员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完全依靠侥幸心理,或过于自信,不按规程、制度办事,造成电气误操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运行人员不能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认为操作简单,有时不写操作票或填写操作票时不够认真,造成操作票错误,完全靠自己的主观判断去操作。
(2)人员思想麻痹、松散,在操作过程中不唱票、不复诵,不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监护制度流于形式。操作人和监护人错位,不履行各自的职责,甚至离开操作人去干其他工作,甚至与操作人一起进行操作,实际上往往变成单人操作,失去了监护。
(3)人员对操作任务及操作范围不了解,班前会流于形式或根本不开展,盲目进行操作,存在侥幸心理。
(4)操作检查不认真、仔细,检查人员远处观看,检查不到位,分相设备不能逐项检查,看到其中一相就认为设备全部分开,监控操作人员操作后不仔细核对设备的监控状态变化,会造成带接地刀送电的误操作。
(5)合上接地刀闸或装设接地线,省略操作步骤,怕麻烦;为省事,不进行验电,凭个人主观判断进行操作。
(6)操作票检查审核不严,操作人员填写操作票后,值班负责人对操作票审核走马观花式的检查,甚至不进行检查就进行操作,错误的操作步骤不能及时发现,导致误操作的发生。
三、人员精神状态不良
由于人员缺少,部分人员连续值班,造成精神状态疲惫,操作中思想不够集中,操作过程中体力消耗过大,或者带病上岗等,容易造成电气误操作事故。
四、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或管理不严
防误闭锁装置是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强制性技术措施,当人为因素造成失误时,只要有完善可靠的防误闭锁装置,也可避免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目前我们使用的防误闭锁装置多为机械式程序锁、电磁锁和微机闭锁装置。由于部分产品质量和安装调试质量不良,以及运行人员使用维护不当等原因,容易造成防误闭锁装置卡涩、失灵等故障,不能起到防误闭锁的作用。在运行人员使用过程中遇到五防锁打不开,不分析原因就盲目解锁,不按规定使用解锁钥匙,甚至将锁砸坏,使防误闭锁装置未能完全发挥作用造成误操作。
电气误操作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运行人员思想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工作责任心,即使文凭再高,技术再熟练,规章制度再完善,操作计划书、指导书写得再滴水不漏,也有可能出事故。因此要对运行人员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思想教育,通过各种误操作的案例让运行人员认识到违章操作后果的严重性,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现场操作不论复杂还是简单,不论领导是否在场,都要认认真真地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制度,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二、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经常开展各种演练,提高运行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以此提高运行人员处理事故和异常的应变能力,做到临危不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安全运行提供后劲。
三、完善防误闭锁装置,加强管理。防误闭锁装置是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强制性技术措施。当人为因素造成失误时,如果有完善、可靠的防误闭锁装置是可以避免误操作事故发生的。要制定和完善防误闭锁装置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确保已装设的防误闭锁装置正常运行,运行人员不得随意使用解锁钥匙进行解锁,遇到操作因防误装置不能进行时,要查明原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避免误操作。
四、严格执行监护、复诵制度,严把现场质量关。对于比较重要的操作都必须由班长或专工在现场把关,一般的操作也应做到监护到位,谨慎操作。在监护人确认无误并发出“对,执行!”命令后,才允许操作人操作。为了避免跳项或漏项,要做到每操作完一项后,立即在该项编号上画上“√”。实践证明,实施操作监护到位,严把现场质量关,及时纠正习惯性违章,不仅能有效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而且对提高运行人员操作水平、缩短操作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为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要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运行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在操作中谨慎认真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和制度,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以高度责任心对待每一项操作;正确使用防误闭锁装置,使之发挥更大作用。这样我们就能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陈家港公司 吴兆荣)
常见焊接缺陷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焊接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加工工艺,在许多重要工业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控制焊接是安装维修工程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工序,焊接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焊接缺陷。焊接接头缺陷的存在会直接危及整个结构的质量。因此,将焊接接头缺陷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满足焊接工艺过程。被焊构件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焊接结构的性能。因此在焊接时应合理选择焊接方法,条件,顺序和预热等工艺措施,尽可能把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控制到小。必要时应采取合理措施,消减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焊缝缺陷通常分为六类: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未焊透形状缺陷,共主要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为
裂纹:通常有热裂纹和冷裂纹之分。产生热裂纹的主要原因是母材抗裂性能差、焊接材料质量不好、焊热工艺参数选择不当、焊接内应力过大等;产生冷裂纹的主要是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焊缝布置不当、焊接工艺措施不合理,如焊前未预热、焊后冷却快等。处理方法是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或铲除纹处的焊缝金属材料,进行补焊。
孔穴:通常分为气孔和弧坑缩孔两种。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是焊条药皮损坏严重、焊条未烘烤、母材有油污或锈和氧化物、焊接电流过小、弧长过长,焊接速度太快等,其处理方法是铲去气孔处的焊缝金属,然后补焊。产生弧坑缩孔的主要原因是焊接电流太大且焊接速度太快、熄弧太快,未多次向熄弧处补充填充金属等,其处理方法是在弧坑处补焊。
固体夹杂:产生夹渣的主要原因是焊接材料质量不好、焊接电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熔渣密度太大,阻碍熔渣上浮、多层焊时溶渣末清除干净等,其处理方法是铲除夹渣处的焊缝金属,然后被焊。
未熔合未焊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焊接电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坡口角度间隙太小,操作技术不佳等。对于未熔合处理方法是铲除未熔合处的焊缝金属后被焊。对于未焊透的处理方法是对开敞性好的结构的单面未焊透的焊缝金属,重新焊接。
形状缺陷:包括咬边、焊瘤、下塌、根部收缩、错边、角度偏差、焊缝高,表面不规则等。
产生咬边的原因是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如电流过大,电弧过长等操作技术不正确,角度不对,运条不当等,焊接零件的位置安放不当等,其处理方法是用机械方法修锉、使其平滑过渡,补焊。
产生焊瘤的主要原因是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操作技术不佳。焊件位置安放不当等。其处理方法是用铲、锉、磨等手工或机械方法去掉多余的堆积金属。(建湖公司 高建春)
电气五防
通常是指为确保人身安全,对高压电气设备应具备五种防误功能的简称,是电力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避免误分、合断路器;避免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避免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避免带地线送电;避免误入带电间隔。
五防使用原则:
凡有可能引起误操作的高压电气设备,均应装设防误装置,装置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产品标准和有关文件的规定。
1、防误装置应实现以下功能(简称五防):
(1)避免误分、误合断路器;
(2)避免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3)避免带电(挂)合接地线(开关);
(4)避免带接地线(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
(5)避免误入带电间隔。
高压开关柜及间隔式的配电装置(间隔)有网门时,应满足“五防”功能的要求。
2、 新订购的高压开关设备,必须具有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的防误装置,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订货
3、 新设计的发、变电工程中采用防误装置和操作程序,应经运行部门审查。
4、 新设计的发、变电工程中采用的防误装置,应做到与主设备同时投运。
5、 在设计、制造及选用防误装置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防误装置的结构应简单、可靠,操作维护方便,尽可能不增加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复杂性。
(2)电磁锁应采用间隙式原理,锁栓能自动复位。
(3)成套的高压开关设备用防误装置,应优先选用机械联锁。
(4)防误装置应有专用工具(钥匙)进行解锁。防误装置应满足所配设备的操作要求,并与所配用设备的操作位置相对应。
(5)防误装置应不影响开关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如分合闸时间、(六)防误装置所用的电源应与继电保护、控制回路的电源分开。
(6)防误装置应做到防尘、防异物、防锈、不卡涩。户外的防误装置还应有防水、防潮、防霉的措施。
(7)“五防”中除避免误分、误合断路器可采用提示性的装置外,其他“四防”应采用强制性装置。
(8)新设计的户外110kV及以上复杂结线,应优先采用电气联锁或电磁锁方案。
(9)户内配电装置改造加装防误装置,应优先采用机械程序锁或电磁锁。
(10)应选用符合产品标准,功能齐全并经两部和网、省(市)电力局鉴定的产品。对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退换,并在订货合同中加以说明
6、网、省(市)电力局鉴定的防误装置,必须经运行考核取得运行经验,报两部审查同意后方可在全网推广使用。
五防—避免事项
误分误合。即:避免误分、误合断路器,操作指令与操作设备对应才能对被操作设备操作。
负荷分合。即:避免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断路器、负荷开关、接触器合闸状态不能操作隔离开关。
带电接地。即:避免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在断路器分闸状态,才能挂接地线或合上接地开关。
带地送电。即:避免带地线送电,避免带接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
误入带电。即:避免误入带电间隔,隔室不带电时,才能开门进入隔室。 (沿海公司 杨定勇)
发电机故障分析
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发电机是一个旋转的设备,它既要承受机械、热力的作用,又要承受电流、电压冲击的影响。因此在发电机的运行过程中,其定子绕组和转子回路均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及不正常的运行方式。发电机的故障主要有:
(1) 定子绕组的相间短路。由于相间短路电流及故障点电弧,将损坏定子绕组的绝缘,烧坏绕组和铁芯,甚至引发火灾。
(2) 定子绕组的匝间短路。被短路的绕组将流过短路电流,引起故障处局部过热、绝缘破坏,并可能发展成单相接地故障和相间故障。
(3) 定子绕组的单相接地故障。是最常见的一种故障。发电机是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后,其电容电流流过故障点的定子铁芯,当此电流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时,会使铁心局部熔化,给修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 励磁回路的一点或两点接地。励磁回路一点接地短路时,由于没有构成电流通路,所以对发电机并无危害。但若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转化成两点接地,使转子绕组和铁心烧坏,并因转子磁场不对称,使机组产生剧烈的机械振动。
(5)转子回路失去励磁电流。
发电机的不正常工作状态主要有:
(1) 外部故障引起的定子绕组过电流和超过额定容量运行的定子过负荷。
(2) 外部不对称短路和不对称负荷引起的发电机负序过电流和负序过负荷。
(3) 调速系统惯性较大的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引起的过电压。
(4) 由于主气门突然关闭引起的发电机逆功率。
(5) 由于励磁回路故障或强行励磁时间过长引起的转子过负荷。
(6) 发电机频率上升或下降。
针对发电机可能发生的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状态,必须装设专门的、性能完善的保护装置。发电机的保护方式有:
(1)纵联差动保护。 反应发电机定子绕组及引出线的相间故障。
(2)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保护。
(3)定子接地保护。当接地电容电流大于或等于5A时,保护应动作与跳闸;当接地电容电流小于5A时,保护应动作于信号。
(4)过电流保护。
(5)对称过负荷保护。
(6)反应发电机励磁消失的失磁保护。对于不允许失磁运行的发电机,可在自动灭磁开关断开时,连跳发电机断路器。
为了快速切除故障,保护装置在跳开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同时,应作用于自动灭磁开关,切断发电机励磁电流。(建湖公司乔广华)
如何判断汽轮机调速系统故障
一、首先要知道调节系统一般是由转速感受机构、传动放大机构、执行机构、反馈装置组成。其作用分别是:
1、转速感受机构:感受汽轮机转速的变化,并将其转变成位移变化或油压的变化信号送至传动放大机构,按原理分为机械式、液压式、电子式。
2、传动放大机构:放大转速,感受机构输出信号,并将其传给执行机构。
3、执行机构:通常由调节气门和传动机构组成。根据传动放大机构输出的信号,改变汽轮机的进汽量。
4、反馈机构:为保持调节稳定,使某一机构输出的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反向调节,这样才能使调节过程稳定,反馈一般有动态反馈和静态反馈。
二、机组运行中调节系统常见的缺陷:
1、调节系统不能维持汽轮机空转:
原因:1)同步器调整不当下限偏高。2)错油门、油动机及调速汽门等活动部件卡涩3)阀门在阀座卡涩或落入杂物关闭不严。4)调节系统中传动杠杆的铰链连接发生松脱。5)调速汽门自身缺陷。
2、调节系统摆动
1)速度变动率过小。2)调节汽门的重叠度不当。3)调节系统的迟缓率过大。4)液压调节系统油压波动大。a主油泵自身的工作性能。b主油泵进口压力。c油系统混入空气。
3、甩负荷后不能维持真空
1)调节汽门不能正常关闭或关闭不严,漏入蒸汽。2)调节系统迟缓率过大。3)速度变动率过大。4)抽汽逆止门失灵或不严。
另外我公司#2汽轮机调速汽门有开度晃动现象,1.负荷波动的因素。2.油质问题。油质过脏会导致调节系统某些孔、道的堵塞,继而引起调节汽门的波动,油中含水会导致调节部套生锈,也会引起晃动。汽轮机本体就像外科,哪坏了看得到。油系统就是神经内科,分析观察。等停机检修的时候解体修理。(建湖公司刘金阳)
漏风对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何影响
不同部位的漏风对锅炉的运行造成的危害不完全相同,但不管什么部位的漏风,都会使气体体积增加,使排烟热损失身高,使引风机点好增加。如果漏风严重,引风机已经开到大还不能维持规定的负压(炉膛、烟道)被迫减少送风量时,会使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结焦的可能性加剧,甚至不得不限制锅炉出力。
炉膛下部及燃烧室附近漏风可能影响燃料的着火与燃烧。由于炉膛温度下降,炉内辐射传热量减少,并降低炉膛出口烟温。炉膛上部漏风,虽然对燃烧和炉内传热影响不大,但是炉膛出口烟温下降,对漏风点以后的受热面的传热量将会减少。
对流烟道漏风将降低漏风点的烟温及以后受热面的传热温差,因而减少漏风点以后受热面的吸热量。由于吸热量减少,烟气经过更多受热面之后,烟温将达到或超过原有温度水平,会使排烟热损失明显上升。
综上所述,炉膛漏风要比烟道漏风危害大,烟道漏风的部位越靠前,其危害越大。空气预热器以后的漏风只使引风机电耗增加。(建湖公司姚配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