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达热电产业创办八年多来,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回首走过的历程,科学决策是其获得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纵观全局,审时度势,着眼发展把握决策良机。相比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盐阜地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在进入本世纪才初见端倪。森达集团董事长朱相桂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一投资发展的大好时机,果断决策在建湖经济开发区、滨海沿海工业园和响水生态化工园三地兴办热电联产企业。热电产业的进入门槛高、投资额度大、技术要求严,但这些都没有阻碍森达热电人前进的步伐。在以闵长高同志为首的热电班子精心运筹之下,坚持边设计、边审批、边施工,于2004年3月底前即完成三家项目的立项审批、环境评价、安全预评价、水资源认证、地质灾害评价、接入系统审查等10多项审批程序,可研报告经省发改委批准实施,抢在国家规范电力市场投资行为之前,获得了创办热电产业所需的全部批准手续,保证了工程的合法性。与此同时,做到缜密组织、快速实施,建湖项目从打下第一根桩到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仅用9个月时间,三家项目6台机组整体投运仅用20个月的时间,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江苏热电史上的奇迹!森达热电三家项目的建成投运,顺应了国家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助推了所在三家园区企业的超常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一派生机。 前瞻未来,未雨绸缪,义不容辞承担社会责任。三家热电项目投运以后,森达热电人放眼长远,坚持用未来思考今天,超前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充分满足所在园区不断增长的用热需求。沿海热电在初创时的2台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后,相机增设了1台75吨、1台130吨和1台22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陈家港热电在初创时的2台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后,相继增设了1台75吨、1台13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5号锅炉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建湖热电在初创时的2台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后,目前为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农村随意焚烧秸杆、污染环境以及浪费资源的问题,正在实施生物质发电供热技术改造,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已于2011年11月12日下发了《关于江苏森达热电集团有限公司生物质发电技改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2011)1004号]》,建湖热电先期新上的3号90吨秸杆锅炉将在2012年8月份建成投运,现有1号、2号燃煤锅炉亦将在2013年上半年全部改造成燃烧秸杆锅炉,年消耗秸杆40万吨以上,为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定将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保证电煤的正常供应,森达热电于2004年9月就专门成立了江苏森达电力燃料有限公司,下设淮南、义马、连云港、秦皇岛等办事处,充分利用森达集团在全国各地很高的品牌优势,整合资源,与山西、河南、安徽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及河北秦皇岛、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等港口煤炭营销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签订长期供煤合作协议,同时建立起海运、铁运和内河运输三位一体的运煤通道,在确保电煤供应基础上,通过集中采购的大批量优势,更好地控制了煤炭成本。森达热电在采用先进环保型设备的同时,还及时建立与省环保厅联网的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自觉承担起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 海纳百川,集思广益,众志成城扬起前行风帆。科学决策离不开高素质的决策团队,离不开民主化的决策程序。森达热电围绕品行、能力、水平等三个重点,面向五湖四海吸纳人才,组建了比较理想的管理团队、技术团队与员工队伍,并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人才支撑。与此同时,形成了一套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体智慧的决策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操作,在监督下运行。一是端正决策动机——集团利益最大化。出以公心,为企业发展决策,为投资者的事业决策,为广大员工利益决策;忠于职守,对得起投资者的信任,对得起投资者给予的报酬,对得起自己的名誉。二是摆正决策位置——个人权力相对化。决策主体的平等性:相互尊重,人人都有话语权,决断是一把手,决策是大家。决策预案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从多个建议与方案中截取所长,形成最佳方案。决策权力的层次性:掌权不专权,授权不揽权,班子侧重抓宏观决策、制定规则、把握方向,中层侧重抓微观决策、坚决执行、保证落实。三是公正决策行为——发扬民主公开化。阳光操作,公开办事,民主决策,相互制衡,接受全员监督。煤炭采购实行燃料部采购员提出意见、用煤单位负责人、总公司煤检分管负责人(监事会主席)、总公司煤炭组织分管负责人、总公司总工程师、总公司经理“六人商定”,同时实行“采购、检验、使用”三权分离,资金给付通过“资金流程单”全程跟踪,并实行燃料部提出申请,财务经理、总公司监事会主席、总公司煤炭分管负责人、总公司总工程师、总公司总经理“五堂会审”,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盲目决策的现象,而且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有效防止了可能发生的不廉洁行为。 坚定执着,不言放弃,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森达热电培育了一种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面对困难充满激情,面对矛盾敢打必上,面对挫折锲而不舍,保证了各项决策目标都能实施到位。一是勇于超越自我。热电产业属于技术、人才、资金密集型产业,市场门槛高,大大超出了原有的知识领域、组织水平和驾驭能力,是热电人面对的全新课题。在各台机组启动前省级质监评审中,专家组对第一台机组启动提出了11条整改意见,通过自我完善、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到第六台机组仅提出1条象征性的改进意见,成为全省电力行业由史以来绝无仅有的“免检启动”的机组。二是勇于承载压力。在项目建设阶段,三家项目分布三地,相继开工,整体推进,立项报批、团队组建、土建施工、设备选购、资金筹措、煤炭组织、关系协调、安全保障等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但热电人以坚定执着的追求,义无反顾地逐个解决。三是勇于攻坚克难。建设期中的拆迁问题,上报审批中的时间效率问题,20多个部门参加启动验收“一票否决”问题;日常运行中的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增加成本问题,重大社区矛盾协调问题,所在园区突发事件问题,资金筹集与运转问题,等等。任何一个环节稍有懈怠,便会导致热电产业发展受挫,甚至是功败垂成。森达热电创建以来取得的业绩表明,热电团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取胜的坚强团队。 追求完美,奋争一流,高点定位创造卓越业绩。在工程建设阶段,森达热电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既抓好土建施工的质量,又抓好设备选购质量与安装质量,包括重视团队组建的质量,从而极大地缩短了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的磨合期,试产成为投产,投产就是达产,达产就能达效。在机组安装调试阶段,6台机组均实现了“锅炉水压试验、汽机扣盖、电气倒送电、并网发电”的四个一次成功。为了打造一流企业,热电人坚持实用实效,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达到全方位覆盖,并且针对新的情况,逐步完善规章制度,从试行—执行—再修订—再执行,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水平,努力弥补制度漏洞,消灭管理真空。热电人还注重抓好过程控制,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抓计划下达,把各项工作安排到月度,分解到部门,明确到岗位;抓细节跟踪,全程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有过程才有结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抓精细分析,常交流,勤讨论,整合企业内部技术与管理资源,联合攻关,如降低煤耗、减少供热管损、控制维修费用等方面,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悉心培育,大力倡导,全员参与锻造热电文化。秉承“视今天为落后”的森达精神,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创建了热电文化。在选人用人和评判各项工作上,坚持生产力标准;在完成目标任务上,着力追求完美,勇争一流;在各项决策上,切实做到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在构建人际关系上,倡导简单简约,诚实诚信,宽容宽厚;在应对各种矛盾困难上,始终不言放弃,永葆激情。总结提炼出“奉献、和谐、创造、卓越”的热电核心理念,创树了“坚持生产力标准,面向五湖四海纳贤,构建和谐大家庭”的人才理念,“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勤奋勤勉,务实踏实,严格严谨”的工作理念,“对企业负责,对岗位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的责任理念,“人性化要求,科学化运行,制度化约束,阳光化操作”的管理理念,“发展以安全为前提,安全以员工人根本”的安全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并从四个方面光大森达文化,弘扬热电理念:一是公开公正。不仅是生产经营决策公开,而且抓好煤炭组织、设备材料采购、工程项目建设公开,接受上上下下的监督,通过公开,体现公平,达到公正。二是简单简约。在具体业务工作的布置与执行上做到简单简约,同时更突出人际关系的简单简约,领导层与下级等距离相处,不划小圈子,不搞拉帮派,消除了隔阂,避免了内耗。三是诚实诚信。相互之间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建议公开说,意见当面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在背后议论人,不搞背后小动作。四是宽容宽厚。看主流、看长处用人,人与人之间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不拘泥小节、不斤斤计较,在和谐融洽的家庭亲情氛围中,愉快相处,快乐工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家园文化。 (闻 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