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早在西周时期,小康就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得到民众的认可。 “康”的字形里藏着怎样的生活憧憬呢?从现有字形看,从庚从水,除了庚有声符作用,在字源上部分显示脱谷打场的情形。弄清了“庚”的所指,再來看“康”。字源显示,从“庚”,表示使用扬谷工具或“舂谷”器具;从米,点点滴滴的谷粒,如同水滴四处飞扬。谷粒的添加,放大了谷糠的特征,呈现的正是一幅丰收“扬谷图”——收获庄稼,脱粒打场,迎风扬谷。谷物脱粒后扬弃的便是“穅”,也写作“糠”。在本义上,“康”指称的就是“穅”或“糠”。“康,谷皮也。”糠是谷物脱粒后的谷皮,字形字义演变中,禾字或米字的添加,无非强化和标注了这一特性。 那么,脱离了谷皮的“康”字又承载什么使命呢?汉字的诗意性比附和联想超级神奇。欢腾的打场景象,只有丰收之年才会出现。在农耕时代,这样的景象往往意味着吉祥安顺,是四时和谐、风调雨顺的结果。由此,“康”获得了吉祥平安、丰收殷实、安宁快乐的符号化意义,也就有了“康,岁稔也”“康,安也”之说。 “小康”的富足安宁、身体的平安健康,正是休养生息、吉祥平安特征的进一步延伸。“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合民安乐曰康。”康顺、康宁、康乐,天天都是幸福的好日子。 躬逢富足殷实的“小康”年景,是何等幸福美好的生活况味! (总公司办公室摘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