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在森达建湖热电生物质1#料场,又有一台秸秆破碎机正式投入运行。这是该公司为加大秸秆粉碎量、提高成品自给率而采取的新举动,标志着生物质运行系统在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提升燃料保供安全系数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建湖公司生物质秸秆项目投运以来,经过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无论是秸秆收储,还是生产运行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同业竞争异常激烈,秸秆市场变幻莫测,使得组织和配置生产要素的难度有增无减。特别是每逢春节、农忙、高温、汛期和枯水季节,秸秆货源短缺,时常供不应求。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一方面加强市场调研,优选品种和供应渠道,建立长期稳定互信互利的供需合作关系,走就地就近藏草于民的路子。另一方面,眼睛向内挖掘潜力,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发展和扩大料场成品自加工。在原有基础上,4月中旬通过招标,择优选定了软秸秆粉碎承包合作对象,近期经过多轮洽谈反复筛选,又增加了一家秸秆粉碎合作方,使得自有加工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现在,建湖公司三台秸秆粉碎机正常运转,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市场临时采购的风险,减少了燃料库存的数量和热值损耗,以及防火的压力,而且明显降低了秸秆收购的成本,提高了入炉燃料的热值和燃烧效果,实为一举多得的好事。(杨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