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素食主义蔚然成风。据《光明日报》报道,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国运动员有超过20%是素食主义者,奥运村不得不充分考虑素食运动员的饮食习惯,并做好相关准备。
素食,表现出了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璞归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获取天然的营养外,还能额外地体验到摆脱都市喧嚣和欲望的愉悦。目前,美国有1/10人口、英国有1/6人口已经或正在考虑成为素食者。悄然发展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时尚的标签。
成为素食主义者需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实践这种素食主义的人被称为“素食主义者”,这些人不食用来自动物以及由动物身上的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动物油、动物胶。世界各国和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义会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义者可食用蜂蜜、奶类和蛋类,有些则不然。然而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需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正如素食营养学家朱丽安娜•赫弗(Julieanna Hever)在国际在线的报道中所说,“当人们挑战常规的饮食习惯,难免会与家人和朋友发生冲突,家人可能会苦口婆心地劝阻你,你还可能会失去一些和朋友聚餐的机会,此时就是考验你心理的时候了,你为什么要成为素食主义者?你有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和一个坚定的理由?如果没有,那么你很可能会因为身边人的三言两语而放弃。”
素食主义是否真的有益健康?对于“素食主义是否有益健康”是存在争论的。在推崇素食的人看来,吃素可以清理肠胃,避免增长过多的脂肪。还有研究指出,素食饮食可以减少部分癌症风险、延长寿命。然而很多无肉不欢的人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人类用了1000万年才爬上食物链的顶端,现在又要吃素,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有专家指出,长年食肉固然不利于健康,但长年素食对健康也不利。不论是吃荤还是吃素,均衡膳食才是关键,应根据自身需求合理膳食。素食主义者需注意补充B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洪忠新在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指出:“素食主义者可能会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出现身体中必要营养成分缺乏的现象,这些营养成分包括铁、蛋白质、维生素B12等,所以他们应该确保所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成分。”洪忠新还表示,相对而言,乳蛋素食的膳食营养更为全面。素食会带来一些因营养素缺乏而产生的高危因素:优质蛋白的摄入减少,膳食纤维及植酸对营养素吸收的干扰,容易造成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如果选择“全素食”,连鸡蛋、牛奶都不食用,长此以往对身体的隐形伤害可能会更大。
素食真的能影响性格吗?俗话说“狼走千里为吃肉”,很多人都认为素食和温和的性格存在很大的联系。在自然界,大多数肉食动物居于食物链的上端,要生存下去必须做一些在部分人看来“残忍”、“血腥”的事情;而那些食草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则给人以温顺的印象。很多人习惯以此做类比,告诉别人吃素以后性格也会有如此的变化。对此,营养师顾中一告诉大家事实并非如此。顾中一解释道,饮食是人们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途径,很多研究证实饮食结构会影响人的情绪,比如长期食用营养成分单一的垃圾食物会增加暴力倾向等。不过,人的性格是受包括先天遗传、社会环境在内的众多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因此,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广义上的素食是指拒绝将动物身体作为食物的一种饮食模式。正确的素食方式不只是把肉制品从食谱中去掉那么简单,而是将各种植物性食物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地搭配,从而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研究发现吃素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和血胆固醇,并没有证据证明青壮年吃素会影响性格。(陈玉清 摘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