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忘年交朋友金江教授曾在山东蒙阴县的云蒙山麓负责设计、建造了一座融古今、中西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的“金刚门”。我前往参观时,曾向他打听附近可有值得一游的去处。“有啊,蒙阴城里有蒙恬碑,临沂市里有王羲之故居,附近也有莱芜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遗址……”他说,但最后还是极力怂恿我先去看一看“鬼谷子村”,并道:“你一定会喜欢,绝不会后悔的。”
“鬼谷子”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几年前我甚至还曾认真阅读过一本叫作《鬼谷子》的书。虽然此书多半属于伪托,并有人直指伪托者便是战国纵横家苏秦。但书的封面和扉页上却都赫然印着:“传说鬼谷子其人受命于天,得书于仙,极富神秘色彩……《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是‘智慧禁果’‘旷世奇书’。”而鬼谷子的出生地和修道场,见诸各种笔记、野史的竟也有二十余处,有说是在河南于淇的,也有说是在河北邯郸的……
受好奇心的驱使,当天下午我就兴致勃勃地赶去“鬼谷子村”。下得车来,迎面便见一泓清澈的溪水贴着村口的崖壁蜿蜒东流,举头仰望,参差不齐的一排排房屋依山而立,沐浴在斜阳里,而近旁的山坳间,一汪明镜的池水正悄然溢出石砌的坝子,恰似一面丝质的幕帘闪闪烁烁地铺挂在夕阳映照下的坝墙上……我急急地溯流而上,企图在斜阳的余晖将逝之前,尽可能地探幽访胜,并期望能找到眼前这片涧水的源头。但才行出不到三里地,天色就暗淡下来。回望来路,远山早已是苍茫一片的不真实的梦影,涧水也似乎成了再无法追寻的历史遗迹。
那晚回到宾馆,总觉得有些心神迷离,而“鬼谷子”这个名字连同蓦然邂逅的“鬼谷子村”也总在心头徘徊不去,一时竟觉得真好像是遇了“鬼”……
于是,第二天中午时分,我冒雨再访“鬼谷子村”。先是在村头一户人家听一位田姓妇人绘声绘色地讲述鬼谷子的传说,后又找到该村另一位年长者,听他再番絮叨鬼谷子的来历。那传说大概是这样的:战国年间,有一位叫做王胜仙的未出嫁的姑娘,于一个严冬的晚上独自溜出家门玩耍,她走到村口的一座新坟前时,忽然看到坟上长着一株沉甸甸的谷穗,顿感腹中饥饿,进而又觉得口中馋涎欲滴,就从谷穗上捋下几粒谷子放到嘴中咀嚼,谁知越嚼越香,一不留神就咽了下去,于是竟然受孕怀胎。冬天坟上长谷子人们通常称之为“鬼谷子”,于是,王胜仙就给孩子取名鬼谷子,又名王馋,后改为王禅。王禅成年后,避世匿藏到村西山上一个隐秘的山洞里修道,据说已修到二百多岁。有一天,村里一个妇人领着孩子上山砍柴时经过该山洞,孩子忽然哭闹,妇人于是恐吓孩子道:“王禅老祖就在里面修道呢,你把他吵醒了,看不把你抓进去!”鬼谷子听后大惊,以为自己的行藏已经暴露,第二天便匆匆离开此山洞,去别处修炼和云游了。据说“鬼谷子村”对面的云蒙山上,至今还有鬼谷子当年赶车离去时留下的车辙和牛蹄子印……
离开老人的石屋,外面雨还在不住地下着,我撑着伞,走过泥泞的山道,拐过斑驳的石墙,来到村口的坡道上,蓦然却看到村口的岩壁上栩栩如生地现出两个古人的头像:近处的一个类近古猿,有些狰狞,远些的一个则仙风道骨,慈眉善目。更为奇妙的是,那头像的下方,白色的岩壁上似乎还挂着一条长长的金黄色的谷穗……
我心下疑惑,决计隔日三访“鬼谷子村”。
一条崎岖的小径,蜿蜒伸展在业已干涸的山沟里,我和随行的朋友一路攀行,不时被眼前的奇石美景所吸引,有若鲲鹏展翅的,也有似巨龟静卧的,更有一处古树遮阴蔽日,石桌、石凳依稀可辨,让人不能不联想起这就是当年鬼谷子给苏秦和张仪,或者孙膑和庞涓讲课的场所。再向上攀行几十米,被称之为“鬼谷圣府”的山洞赫然就在眼前。我进得洞去,才发现此洞其实只能容身一人,还必须侧身面壁而坐才行。一时不免联想起禅宗达摩初祖“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故事,心里不免想:此“禅”难道也是彼“禅”?
离开此洞下得山来,我们又向云蒙山进发。到得山半腰,天色已晚,我们只能在护林人的家中权且借宿一晚。第二天一早,每人手执一根树枝作拐杖,追随着护林人翻过一个山岬又一个山岬,一个山坳又一个山坳,终于在正午时分于一处浓密的树丛间见到那两道既深且长的车辙印。我蹲下身去,用手摸一摸这两道凹槽,心知肚明此山如此陡峭,是决不可能走行牛车的,但我还是在这些凹槽上看到了历史与时光交错的影像,听到“嘎嘎”作响的牛车轱辘声……之后,老杨又领我们踏勘了“石鼓”,攀爬了大云蒙峰,最后还到“孙膑椅”上去坐了坐。所谓“孙膑椅”,其实就是一个状似椅子的“石椅”,端立于峭壁之巅,隐身于树丛之中,不仅形似,椅面还凹凸有致。老杨很认真地告诉我们:“孙膑当年就常在这里看天书。”我于是拂去上面的松针和落叶,也一屁股坐下去,一时顿感时空凝缩,古今交接,身下亦有孙膑遗下的体温溢出。而极目远望,远山呈黛,层峦叠嶂,浩荡天风、诡谲云气一阵阵扑面而来……
我在那一刻忽然想:这石椅孙膑真坐过吗?倘若孙膑坐过,那他的老师鬼谷子岂不是也坐过?继而又想:孙膑被后世称之为“兵圣”,并有《孙膑兵法》遗世,为什么他的老师鬼谷子却没有自己的兵书留给后人呢?如果鬼谷子真出生在这里,当为莒国人。古莒国是个小国,在春秋战国那样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必定备受强邻的欺压和蹂躏,或许鬼谷子正是出于保家卫国的考虑,才潜心研究兵法的吧。因此,眼前的这张“孙膑椅”,很可能就是鬼谷子早年上山砍柴时发现的,后来才告诉了孙膑,所以也可以叫作“鬼谷椅”。鬼谷子也许正是因为经常坐在这把石椅上日看地形,夜观天象,久而久之,才形成了他自己所领悟到的独到的“兵道”,并传给自己的得意门生孙膑和庞涓。可惜的是,这两人后来却用从他处所学的兵法互相残杀,最终一个被剜去了膝盖骨,成为残疾人,另一个则兵败马陵道,愤愧自杀。而他另外的两个门生苏秦和张仪,则也用他的“揣摩术”各事其主,一个连横,一个合纵,势不两立,搞得天下大乱,生灵惨遭涂炭……
思想至此,忽然有一个闪电一样的念头撞进脑海:鬼谷子莫非是亲见了自己悉心研究的兵法却成了同门兄弟和人类互相残杀的工具,才决意不让自己有兵书遗世,并“勇退江湖”,潜心修道,最终以“王禅老道”的面目示人的呢?再想到近处的禹王庙里所供奉的“王禅老祖”像,以及“鬼谷子村”村口岩壁上的双人头像,心里更加怀疑:这鬼谷子和王禅虽为一人,却有着两副面孔,并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前者以术制人,又以术制于人,后者耻于杀戮,以苍生为念,以得道为依归。故后期的王禅老道其实已从前期的鬼谷子脱胎换骨,由小智而大智,成就了另一种人生,另一番境界。故我们可以说,鬼谷子即王禅老道;又可以说,鬼谷子非王禅老道。他的生命历程,他所遇到的全部困惑,可能正反映了人类为欲望所驱使,在欲望中挣扎,又最终期望超越欲望的全过程。
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后来几天参观莱芜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遗址时,心里虽然也很赞叹我军指战员的勇敢顽强和足智多谋,但心情却总无法轻松和快乐起来。尤其想到倒在枪林弹雨中的不仅有大批英勇作战的国共官兵,还有许多支前民工……
我后来又爬了一次云蒙山。在那峰巅放眼远眺,虽然肉眼看不到“鬼谷子村”,但“鬼谷子村”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却都在我的心里,而那村头岩壁上的鬼谷子或王禅老道像也忽而合为一体,忽而分成两人,越过时空向我飘然走来。我甚至可以感觉到他的体温和呼吸……他的双眼渐渐也成了我的双眼,他的两耳渐渐也成了我的两耳,一起从层层叠叠的山林间,从洒满落叶的黑土里,看到了旷古至今因为战争,因为人类的互相残杀而无家可归的无数孤魂野鬼,听到了他们不绝如缕的声声哀嚎……
还好,大山那一侧的“金刚门”就将落成了,而且听说那上面的菩萨也法力无边,那就祈愿这些游魂们借着我的愿心早脱苦海吧!
(载于2014年5月14日《人民日报》,作者卢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