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见的安全违章心理及整改方法
大凡伤亡事故,包括一切事故的原因,都是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和不安全状态(机械设备、环境因素等)造成的。而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就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更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技术措施。
所谓不安全行为,就是人为失误。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是侥幸心理和繁琐心理。有些人在经过了一次或几次违章都没发生事故之后,就以为这样(违章)下去永远也出不了事故。这是把几次没有出事故的偶然性,与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混淆了。在以后的生产活动过程中,就会觉得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是多余的、繁琐的,甚至觉得碍手碍脚、耽误时间,影响工作干出成绩。
二是逞能心理和省能心理。有的人技术差、经验少,但是总想表现自己。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虽说也明白违章可能会发生危险,但是却相信自己可以避免,就通过冒险蛮干来表现自己的岗位技能。还有些人在工作中嫌麻烦、图省事,总想以最少的劳动付出,取得最显著的工作成绩。虽然上述这些想法,对干好工作是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一有机会,就通过违规章来表现自己,这种自我表现心理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经验心理和从众心理。有的老同志凭借多年从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忽视岗位技术安全规程存在的可操作性和实施的必要性,不注意落实工作中的岗位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如:露天工作时不戴安全帽;吊装作业时站在起重机作业半径;氧气瓶与乙炔瓶近距离存储及使用;禁火区动火不办动火许可证或不遵守相应的安全措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不架设安全网等)就进行操作。从而出现一种怪现象:老同志和大家都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其他人也不好意思遵守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怕引起那些违章同事的嘲笑和奚落。这样的经验心理和从众心理,一样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
四是逆反心理和置气心理。我们都知道:在生活中当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时候,人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同理,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生产操作当事人如果把同事的善意提醒不当回事;把领导的严格要求看做是找毛病或是挑刺,于是生产操作当事人就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口是心非、气大于理,置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于不顾,于是安全事故因此萌芽甚至发生。
对于上述违章作业原因的整改,我个人认为:主要在于企业安全工作责任人和具体安全工作中的负责人,要在实际工作中对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这一细节高度重视。现在实施标准化管理,其实也就是对细节的深化和落实。要知道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和保证,将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的行为纳入工作考核的范围之内。要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做起,以完善三项制度为核心,以杜绝三违行为为重点,以实现三个转变为标准,以形成先进安全文化为目的。通过用形象生动的事故录相片、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发生在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员工进行教育,使员工认识到: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发生事故的后果是: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四害企业、五害国家。另外,要明确反违章的工作方法。着眼于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全方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控、可控、在控。还有就是进行监督检查,要让员工自己清楚地认识到:制止违章是对违章者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工作、对集体极其负责的表现。违章作业不管造没造成伤亡事故,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并通报警示。处理违章人员时,要公平、公正、公开,要做到处理一个人,教育一大片,从而人人警钟长鸣,强化员工认真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的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的必要性、必然性,有力地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建湖公司 孙云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