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大国”,自古讲究礼制,而礼制在服饰上的要求是严格具体的。翻开儒家重要《礼记》就不难发现,古代的礼与服饰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着装要做到“三紧”(即帽带紧、腰带紧、鞋带紧),还有“敛发毋髢,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的规定,这些规定彰显了我们老祖宗在着装上的文明。 着装是否得体,关乎一个人的形象,也反映一个人的修养。着装得体,能增加一个人的风采和威仪。曾经读过一篇名为《一世得体》的文章,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禁为文中的“祖母”所深深折服,不管何时何地,“祖母”总能做到穿着得体,举止得体,言语得体。因为她的一世得体,所以赢得人们的尊敬,没人敢冒犯她。 服饰得体与否,与衣料的质地无关,与花钱多少无关,与是否品牌无关,而与人的气质和修养有关,与穿衣的时间和场合有关。有的人穿一身素净的衣服,往人前一站,就有一种清雅脱俗之感。相反,有的人一身珠光宝气,却让人觉得俗不可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人们思想的开放,服装的色彩、样式可谓百花齐放,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也装点了我们的世界。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做到庄重得体,尤其是在社交场合。做客“百家讲坛”的清华大学教授彭林讲,他在大学校园里经常见到女生穿着拖鞋去上课,就感觉自己好像行走在澡堂子里,而不是在典雅的知识殿堂。因此,衣着必须与特定的时间、场合、气氛相协调,否则,就不合时宜。 较之仪表,我们的祖先更注重内在的修为。《弟子规》曰:“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即是此意。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告诫我们:衣服可以穿得旧一些,但必须整齐干净。一个人穿着干净的衣服,走到哪儿,别人都不敢小瞧。那时我还不能完全领会这句话的真意,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对母亲当年所说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公司办公室摘录) |